十点半读书社明月共光辉涂生活

这本书,有无限的声音、有无穷的力量。

2019-03-27  本文已影响61人  半樵

学作诗的,没有不知道「唐诗三百首」的,学国画的,没有不知道「芥子园画传」的。

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这本书,我从小就临过多次,到现在还放在我书架最显眼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它是一本常看常新的书,永保青春的书,其实它不仅仅是一本书。

1679年,即康熙十八年,中国出版了这部《芥子园画传》。这本书至今已经过了三百多年,但是我们惊奇地发现,它存有无限的声音、有着无穷的力量,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且它的力量穿透了国界,众多外国的专家也在研究。

这个画传为什么叫《芥子园画传》?因为《芥子园》的诞生,就是在一个叫“芥子园”的庭院。芥子园在什么地方呢?在浙江兰溪,现在还保持完好。

主编人是李渔,他是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也是一位造园高手,他的“芥子园”“伊园”“半亩园”一直被后人称道。

李渔在《芥子园画传》序中说:“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至山水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询可意会,不可法形传耶,抑画家自秘其传,不以公世耶。”

山水画无“传”成了李渔编此书的主要动机。

有了动机,李渔则开始与女婿沈心友商量着要出版一部山水画集。沈心友拿出家藏明代画家李流芳的画稿43页,给李渔作为底本。要知道,这些画稿在过去可以说是画家命根子,是画家、画师、到了临终时才“传”与弟子们的至尊之物。师傅将画稿传给弟子则意味着自己艺术行为的终结。李渔作为戏剧大王、造园高手,最懂师生传艺三昧,特别是梨园中的师徒关系,日夜厮守,心传、神传、手传及生死相传。

出书是件大工程,除了底本,还要物色一个出色的团队。李渔的好友王左车的儿子王概被邀请负责临摹工作。王概晚年还一往情深地回忆青年时为了编辑《芥子园画传》和李渔一起共事的快乐时光。王概是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弟子,画比龚贤清秀。有了帮手,刻版临摹工作大约从康熙十六年(1675 年)开始。

此时李渔 65 岁,沈心友 38 岁。

这个《芥子园》有多重要呢?它是中国艺术的法,是中国艺术的门。它有一点点像过去的八股文,像格律诗。学格律诗,就一定要学平仄,要先去找韵脚,如果你不懂平仄不懂韵脚,你这个旧体诗是没法写的。所以学过《芥子园》的人和没学过《芥子园》的,差别是很大的。

《芥子园》解决的就是用笔,不是墨。因为当时的印刷水平有限,是平面印刷。所以临《芥子园》除了要学习结构、程式以外,就是要对中国画的用笔有一个规范的认识。学习《芥子园》不可逾越的一步,就是解决用笔。《芥子园》里面图像的用笔,非常明确,并没有夸张变形,也没有损伤,从中可看出当时前贤们的认真和水平。我觉得我们对这些先贤们创造的文化遗产,第一要敬畏,第二个要继承,继承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