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T情绪聚焦疗法简介之一

2018-0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程荣荣

如果没有情绪,知识无法存在。这是因为,我们或许能够认识到真理,但是却无法感受到真理的力量,大脑的认知必须加上心灵的体验,我们才能够确信真理。
——阿诺德·班尼特(Arnold Bennett)
尽管心理治疗与咨询出现的历史不过百年左右,但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却如雨后春笋,从20世纪80年代西方心理学有100多种理论,到了90年代这个数字就翻了一番,出现了200多种理论。如今心理治疗理论已接近500种。美国心理学会(APA)在深入的调研之后,确定了当今心理治疗领域最重要、最受欢迎、最具时代精神的24种理论取向,并邀请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来撰写一套心理治疗丛书。情绪聚焦疗法(Emotion Focused Therapy, EFT)就是其中之一,而其创始人Leslie Greenber更受邀与精神动力学派的Nancy McWilliams, 认知行为学派的Judith Beck一起录制了《下一代的心理治疗三种方法》示范录像,针对同一位个案,主持人分别与三位大师讨论各家特长,再回访个案的收获与感受。看起来,EFT的有效性与受欢迎程度,在新一代的心理治疗理论与方法中,将与老祖宗的精神动力,实证研究最广的认知行为流派并列为21世纪心理治疗的三大流派。
心理治疗理论思潮
理论是指南针,指导心理治疗师在临床实践中航行。航行的工具需要与时俱进,心理治疗理论也一样,以适应思维的发展与探索领域的拓展。心理治疗理论思潮的第一波是心理动力理论(例如:阿德勒、精神分析);第二波是学习理论(例如:行为主义、认知行为学派);第三波是人本主义理论(例如: 个人中心、格式塔、存在主义);第四波是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理论;第五波是后现代和建构主义理论。这些思潮代表了心理治疗理论如何适应心理学、社会和认识论,以及心理治疗自身性质的变化,并对这些变化作出了回应。
EFT是站在第三波的肩膀上发展的一个理论,它整合了个人中心治疗(Rogers)、格式塔治疗(Perls, et al)、体验式治疗(Gendlin)和存在主义治疗(Frankl, Yalom) ,并加上现代的情绪、认知、依恋、人际间、心理动力、叙事等理论,成为一种辩证建构式的过程体验性治疗(Process Experiential approach, PE)。所谓站在第三波的肩膀上,意味着它运用现存理论的经验,但又将各理论推进了一步。举例来说,个人中心强调真诚、同理、无条件积极关注,基本上不引导;EFT的基本功就是真诚、同理、积极关注,但却加上了有效的引导,在情绪调节方面,在工作任务方面,适时的引导。格式塔是注重体验,不设目标的,EFT却使用格式塔的体验性操作来达成特定的目标。而简德林的聚焦技术也被融入EFT的治疗中,成为切入情绪的绝佳武器。所以说,EFT是一个整合的治疗模式,但它又有自己极大的突破与创新之处。范式的转换即为一例。
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
EFT的治疗模式被称为是一种范式的转换(paradigm shift)。过去的范式是什么疗法适合什么个案(What treatment for whom?),比如说抑郁症可以用CBT治疗,童年创伤最好用精神分析,PTSD可以尝试EMDR等等。EFT的范式却细化到对不同的个案,在不同的时间点用不同的干预方法(What intervention at what time for whom?)。Greenberg形容如何做EFT的一句名言是:“在共情的汪洋大海中寻找标记的岛屿”。共情是所有心理治疗的基本功,在EFT疗法中,对共情的要求更高。咨询师好像跟随着个案在汪洋大海中游泳,咨询师紧紧地贴着个案游,用共情的理解、肯定、探索、猜测、唤起、聚焦、解释等技术陪着个案游泳,在倾听中寻找“标记(marker)”。标记是EFT根据实证研究不断总结与发展的一些普遍性问题,目前一共发展了12个标记,但是在第一年的学习中最常用的是三个标记:1)自责,2)未竟事宜,3)自我打断。这些标记是造成个案心理问题的一些非常普遍的问题。咨询师在倾听中,每发现一个标记就好像找到了一座小岛,是可以与个案一起上岸工作的点。当游到一定程度,发现影响这个个案的问题很多与自责有关时,咨询师开始引导个案上岛工作。岛上的工作主要结合了格式塔的空椅技术与双椅技术,再加上情绪理论为地图的引导、唤起与转化。工作到一定程度,二人继续下海游泳。所以,EFT的会谈过程是一个每时每刻(moment by moment) 都跟着个案的情绪走的过程。
Greenberg原来是一位工程师,转行读心理学的时候对各家大师的录像进行研究,想知道造成持久疗效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最后他发现,情绪的转化是最大的疗效因子。如果个案只有情绪的宣泄而没有后续的情绪转化、认知处理、叙事重构的话,改变是有限的。他的这些理论解答了我近年来观察到的一些问题:某些团体治疗工作坊不乏重复参加、重复宣泄情绪的个案。Greenberg 说,如果情绪宣泄的过程,个案没有将情绪符号化(symbolize),也就是没有用语言或文字把情绪表达出来的话,那一团纠结复杂的情绪仍然在那儿,唯有经过疏导与转化的过程,个案在咨询师的引导之下,唤起情绪,然后层层深入,从表层情绪到深层情绪,并探索相关的情境、思维与需求,与情绪相关的每一个元素都得到处理,最后整合出一个新的生命故事,修通的工作才算完成。
标记驱动(Marker-Driven)
心理咨询界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教学视频,由七十年代的三位大师治疗同一位名叫Gloria的女子:包括个人中心治疗的罗杰斯(Carl Rogers)、格式塔的皮尔斯(Fritz Perls), 以及认知学派理情疗法的艾利斯(Albert Ellis)。当我观看这三位大师的视频时,很强烈地感受到Greenberg是如何把这三位大师治疗过程中的疗效因子整合起来的。罗杰斯的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是EFT的基本氛围,而皮尔斯为了唤起来访者情绪咄咄逼人的做法在EFT中很技巧地变成空椅或者双椅技术,让来访者依然能够被唤起强烈的情绪,却不需要咨询师作为那个强烈的刺激源。最后阶段的EFT在整合情绪经验进入认知的过程中则用到很多的认知疗法。我在观看Gloria与罗杰斯的视频时,清楚看见Gloria很深的自责情结。想到Greenberg说的“标记”(Marker)。我们在倾听来访者叙述的时候,经常能够清楚听见一些典型的问题:例如:自责、愧疚、我“应该“如何如何,或者与某个重要他人未解决的情绪,这些都被EFT学者整理成一些“标记”,并且将如何对标记进行工作整理出一个个的流程图(flow chart),这是学工程的Greenberg对心理治疗初学者极大的帮助。有了结构与流程,学员就可以按着地图前进了。标记驱动是EFT的一大特色,教咨询师在倾听中如何看见标记。上了岛屿之后如何按着地图走,就能完成任务,帮助来访者寻到宝贝,找到根源问题!除了最基础的自责、自我打断与未竟事件三个标记之外,目前EFT已经发展出12个标记了。随着在不同群体中实证研究数据的增加,不同的标记还会继续被归纳整理出来。
历程导向(Process Directive)
EFT的范式转换其中最大的一个不同就是历程导向。在每一次会谈开始时,咨询师与来访者都不知道今天会去到哪里。来访者就算带着某一个议题来的,最后究竟会上到哪一个岛上工作也不能预测,一切根据二人在汪洋大海游泳的过程中所发现的,个案身体体验所传递的信息、情绪包袱打开之后所唤起的记忆,咨询师带领下所转化的情绪,以及个案最后为自己改写的生命故事。所以说,这是一个moment by moment, 每时每刻都可能有变化,咨询师又跟随又引领的奇妙旅程。 然而,对咨询师来说,这个历程还是有迹可循的。一般说来,EFT个案解析的结构分为三阶段,循着二路径。二路径指的是个案的叙事以及其情绪的变化;三阶段指的是,1)随着个案展开主诉问题,咨询师评估其情绪加工方式;2)通过辨识标记,进行工作,咨询师带领个案接触深层情绪或解除其情绪阻断;3)跟随浮现的标记继续工作,并对叙事的主题赋予新的意义。
干预技术
说到EFT的技术,似乎很简单,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就是共情。但是似乎也很难,因为EFT对共情的要求很高,咨询师必须完全专注于当下,用全人、全身心去感受个案的言语、表情、声音、语气语调、肢体动作、甚至心里的感受。共情是咨询的起点,却似乎也是最高境界。Greenberg喜欢用一个词,叫做empathic attunement, 就是说咨询师与个案的共情达到了好像两个乐器同频共鸣的那种地步。个案一个表情,咨询师就能替他说出他心里的感受,这是EFT与其他流派很大不同的地方,咨询师似乎说了很多的话,帮个案说出心声,说出需要,带领着个案一步一步踏入情绪的河流,借着越来越慢的语速、越来越低的语调,带领个案走进心灵深处,面对自己最深的痛苦。
共情之外,对情绪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是必要的。基于很多人对自己的情绪是不敏感的,Greenberg很巧妙地运用了简德林(Gendlin) 的身体聚焦作为EFT的切入点。在他的咨询中经常引导个案关注身体,从聚焦体验中进入情绪、唤起回忆。因此,对聚焦技术的熟悉有助于EFT的学习与操作。
另外两个经常使用的技术是来自格式塔的空椅技术与双椅技术。Greenberg对两张椅子的操作做了一个区分:空椅代表另一个人,所以用在未完成事件中,当个案需要对另一个人说话时。双椅则代表自己的不同部分互相对话。在EFT中,双椅技术用得很多,不论是自我批评、自我打断、自我抚慰等,都需要用到双椅。而双椅技术要使用得纯熟,何时需要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