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文

如何写非虚构历史小说

2023-02-07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无影

最近在写一篇两宋交替时的历史小说-燕子楼,最开始打算虚构,后来经过反复修改,思考其实可以写成非虚构,只保留一个虚构人物,主角和个别配角,其它七成都用真实史料,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好写,更多的是可以有更多的观点总结,以及用多角度多细节描写一个事件。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和夏坚勇的《绍兴十二年》,这两位历史大家的书我几乎都读完了,受益颇多。

黄仁宇教授的回忆录《黄河青山》里有一段,关于如何写非虚构历史小说的,我摘抄下来:

历史学家不能自由创造人物,把他们的生命小说化,以求故事精彩动人;也无法采取艺术家的美学角度;也不可能展现新闻人员的当场识见,观察到历史成形的过程。但这并非说历史学家的生活就非得无聊不可,他可以用延展或压缩的时间段落,来探讨过去的事件;他可以建立一个宏观的视野,或是以许多细节来描述单一事件;他可以理出一个独立事件,或是比较不同的事件;他可以依循他笔下主角和女主角的逻辑,呼应他们的情感,或是揭露并驳斥他们的立场;他可以称赞无名小卒,推翻既定的主题。历史学家可以是工匠、技师或思想家。就我的情形而论,我必须像学徒一样,先通过前两个阶段。不过,无论我想多谦虚,如果我想在这个领域上有所贡献,就不可能避开最后一个阶段,我的主题迫使我必须如此。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由于命运的安排,在我到安亚堡之前,思考的过程已开始在我身上启动。许多矛盾在眼前开展,我必须从历史里找原因。

得过茅盾文学奖的绍兴十二年,作者夏坚勇是个很扎实的学者,他也明确说是受万历十五年的影响写的。另外,我觉得马伯庸马亲王,应该也拜读过他这一段,所以长安十二时辰,两京十五日和长安的荔枝,都有万历十五年的影子。但这些都是虚构的,他的作品只能是基于历史大背景下的虚构小说,同电影满江红。

哎,我的小说燕子楼,啥时候能写完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