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人物古代文化

她是民国最有钱的名媛,徐志摩的红颜知己,引泰格尔称赞,林徽因嫉妒

2018-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青泥浦太守

 1925年1月10日,《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五期)刊载了一篇名叫《酒后》的小说。

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写的一对年轻夫妇邀请丈夫的一位朋友来家中做客,在朋友醉酒睡着之后,女主人萌生了想要吻他的愿望,她请求丈夫答应,只要一秒钟就可以了。

丈夫十分为难,经过一番讨论后,丈夫最终决定满足妻子的愿望。而当妻子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到朋友身边时,她却突然选择了放弃。

那是民国初年,自由民主刚刚显出曙光,婚姻自由也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这篇小说甫一发表,就引起了广泛议论。

婚姻是否应该是完全自由的?为道德而束缚感情到底值不值得?

如同一语成谶般,这篇文章发表十年以后,它的作者凌叔华,竟然陷入了和文中女主人极为相似的境遇中——已为人妻的她和一位年轻的英国诗人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不伦之恋。

几十年过去了,关于《酒后》中女主人最后的选择是对是错,人们依旧没有统一的答案。而凌叔华关于婚姻的选择也同样处在巨大的争议之中。但无论如何,她传奇的人生和非凡艺术成就绝对值得今人为之大书一笔。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位民国最富争议的名媛——凌叔华。     

她出身北京的官宦之家。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女性一般家境都不错,但被鲁迅评为“豪门巨族”的却唯独凌家。

她的父亲凌福彭在清朝任一品大员直隶布政司,到了袁世凯政府依然红旗不倒,身居高位。在绘画、书法上亦有很高的建树。

凌叔华便则是他15个子女中,最得宠的一个。并不是她生母又多高贵,而是因为她从小就展露出了惊人的才华——绘画。

凌福彭的父亲是著名丹青国手,他也一直想光大门楣。所以当他得知自己那个在花园墙上的随手涂鸦的6岁的小女儿,竟被来访的画师评为“绘画天才”时,立刻欣喜万分,为凌叔华专门准备了一间大书房,并花重金请来了宫廷画师担任老师。教授凌叔华古诗和英文的则是“清末怪杰”的学者辜鸿铭。

这样的名师坐阵,本来就聪慧过人的凌叔华,进步更是一日千里,毫不费力地考入燕京大学读书,并对文学产生了兴趣,常常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在那个时代,还从来没有女性成为一流作家先例。凌叔华便大胆子,向时任燕京大学特邀教授的周作人修书一封,希望拜在周先生门下。

她在信中写道:中国女作家也太少了,所以中国女子思想及生活从来没有叫世界知道的,对于人类贡献来说,未免太不负责任了。先生意下如何,愿意援手女同胞这类事业吗?

言辞诚恳,却又透着些女孩子的狡黠,竟让人难以出语拒绝,周作人果然被这个有才有谋的女孩打动了。

有了这位文坛大佬的背书,凌叔华的文坛之路自然顺畅了许多。处女作发表一年多便在主流文坛打开了局面,和鲁迅、徐志摩等人都建立了联系。

然而真正令凌叔华声名大振的,还是那场轰动北京城的文化沙龙。

很多人都知道林徽因有个“太太的客厅”,却不知早在十几年前,凌叔华便在“大小姐的书房”里举办了中国第一场文化沙龙。而且林徽因的客厅是租来的,凌叔华的书房可是地地道道的祖产。

事情发生在192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访华。稍稍熟悉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位印度诗人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有多么重大,徐志摩等人的新月派便是深深受到泰戈尔的《新月集》影响。

他的来访已不仅仅是一个文化事件,能够在此次盛会中展露头角,更是成为了一个人在文坛、政坛地位的象征。

最著名的实例便是徐志摩、林徽因。他们二人共同泰戈尔充当翻译,共作英语剧,还与泰戈尔在天坛留下了那张著名的“岁寒三友”照片。一时间报纸上铺天盖地全是林徽因的照片。

谁都想不到,抢走林徽因风头的,竟然是一个燕京大学的24岁的女学生。

1924年5月,在结束了燕京大学的演讲后,泰戈尔一行得到了一封来自一位女学生的邀请函。这是一场顶尖画家的文化沙龙,受邀者除了泰戈尔还有陈实增、齐白石等名家。

沙龙的女主人,正是凌叔华。

泰戈尔欣然受约前往。

这已经不是凌叔华第一次举办这种级别的茶会了,去年她就曾以苏东坡诞辰886年为由,邀请过齐白石、陈半丁等著名国画家和一众外国的西洋画家来到家中,众大师还一起合作了一副《九秋图》。

面对泰戈尔这样的文坛领袖,她没有露出一丝紧张,彬彬有礼,言笑晏晏,当客人需要她时,她总能恰到好处地出现,说起话来令人如沐春风,为远道而来的宾客奉上各式各样中式茶点与香茶。

心满意足的泰戈尔也毫不吝惜地留下自己的墨宝和对这位沙龙女主人的溢美之词:“凌叔华的才气,比起林徽因有过之而无不及”。

那天的茶会,林徽因并没有出席,但她的好友徐志摩和陈西滢都对凌叔华的风采大加赞赏。

从此,徐志摩和凌叔华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半年中,他们通信近八十封,几乎每两天便有一封,甚至连写有他和林徽因恋爱往事的《康桥日记》都交给凌叔华代为保存。

而时任北大教授的陈西滢更是深深地爱上了凌叔华,凌叔华也对这位老实忠厚的男子颇为中意,恋爱两年后,两人在北京登记结婚。

凌父更是大方地划了28间房外加一个后花园送给女儿作为陪嫁,凌叔华也成了那一年北京城最风光最气派的新娘。

才华、名声、美貌、财富、爱情、朋友、地位,一个人一生追逐的一切这个刚刚26岁的女孩已经全都有了。

日本蜜月回来后,陈西滢受聘为武汉大学当文学院长,凌叔华从此随夫定居武汉。

他们一个善写,一个善画,婚姻之初有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但在一起久了,性格上的不合便渐渐暴露出来。

孩子和家事分去了凌叔华很大一部分精力,而她并不甘心当一个相夫教子的女人,陈西滢的过分耿直的说话方式也令凌叔华颇为反感。

就在这时候,一个叫朱利安的英国诗人走进了她的世界。

说起来还是陈西滢自己引狼入室。1935年,陈西滢聘用朱利安来武大当老师,陈西滢丝毫没有吸收当年王庚让朋友徐志摩陪陆小曼出去玩的前车之鉴,居然让自己的爱人陪着朱利安去选购生活用品。

一边是对丈夫久有不满的才女,一边是热情洋溢的诗人,两人的感情很快便一发不可收,凌叔华甚至背着陈西滢,带朱利安回到北京的娘家,在颐和园散步,在北海公园划船,俨然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还有传言说,凌叔华因为吃醋,还曾经对朱利安以死相逼。

纸包不住火,教授夫人的不伦之恋很快便闹得满城风雨,出差的陈西滢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盛怒之后,这个以老实著称的男人理智地提出了三种方案

其一,协议离婚;

其二,不离婚,但分居;

其三,彻底断绝朱利安,破镜重圆。

就像《酒后》的女主选择了“不吻”一样,凌叔华最终选择了回归家庭。

其实观察凌叔华的前半生你就会发现,她做出这种选择,是一种必然。

讨父亲欢心,通过文坛大佬进入文坛,组织茶会增加声望,嫁给家世清白的北大教授……她做的每一件事,不一定是她的真实想法,却一定是最聪明的选择。

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但绝不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最后,说一下这三个人各自的结局吧。

朱利安在事发后离开了中国,在西班牙战场不幸阵亡,享年29岁。

陈西滢于1946年出任国民党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常年在巴黎生活。

凌叔华先在东南亚讲学,在欧洲举办过多场画展,后定居伦敦,出版《古韵》一书,成为第一个世界瞩目的中国女作家。

两人一生都保留着夫妻名分,却几乎再未有过任何交集。

相比于同一时期的名媛,凌叔华比林徽因有野心,比陆小曼有手腕,比陈衡哲有家世,作为画家和作家,在海内外都有声名。她作为五四新女性的先驱者,她无疑是成功的。只是这样的人生到底是否真正幸福快乐,却要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