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神奇叫西峰传奇——读马啸《咏西峰》
有一种神奇叫西峰传奇——读马啸《咏西峰》
声明:原创文章,文责自负
西峰是甘肃省庆阳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我有限的认识里,西峰一直是个神奇的存在。
神奇之一,为什么叫西峰?为什么没有东峰南峰北峰?西峰位于黄土高原的中心地段,处在910平方公里的董志塬中心,放眼望去,没有一座山峰,名字却叫做西峰。其得名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神奇之二,庆阳境内古城古寨到处都是(有100多处),为什么大多数都消失了,或者没长大,西峰却从秦霸岭堡(一个小村落)在最近一百年来逐步发展成为庆阳市中心城市,估计未来还会成为陕甘宁毗邻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神奇之三,西峰原本水源紧张,似乎很难发展,如今却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引黄工程不但解决了饮水困难,也给西峰这个年轻的小城市注入了活力,而且这个黄土高原小城有了东湖、西湖、南湖和北湖等人工湖泊,也敢号称“高原湖城”!神奇地出现了打造“大塬生态花园城市”的绝佳契机。
神奇之四,西峰南佐遗址的神奇。它的神奇在于它是目前所见到的面积最大的新石器晚期由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阶段的中心聚落遗址(距今6300年—4600年)。不被国际史学界认可的夏朝的历史也许就在南佐遗址里,有朝一日这里极有可能成为世界遗产级别的考古遗址。
面对神奇的历史、传奇的蝶变,深入研究庆阳历史的陇东学院马啸教授诗兴大发,作诗一首:
咏西峰
南佐辉光映碧空,两河夹峙大塬丰。
公刘庙纪肇周业,秦霸岭传平狄功。
史叹百年三级跃,峰夸五岭一畴通。
自豪更有寻常姓,同谱传奇歌大风。
首联“南佐辉光映碧空,两河夹峙大塬丰”,南佐遗址的发现和发掘照亮了西峰这座小城的历史天空,蒲河与马莲河夹峙而成的肥沃大塬,号称“天心地胆”。
颔联“公刘庙纪肇周业,秦霸岭传平狄功”,因“教民稼穑”而为后人怀念所修的公刘庙,一直成为缅怀先祖、膜拜周业的场所。秦霸岭堡是西峰的前身,曾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与戎狄会盟,称霸西戎之地,也就是说,秦霸岭是秦穆公称霸之地(古人对地名的命名简单而直接,既有地理,也有历史)。
颈联“史叹百年三级跃,峰夸五岭一畴通”,用工整的对仗手法交代了西峰的三次重大的历史变迁:
第一次发生于1870年—1935年,西峰从秦霸岭集市一跃而成为民国初期原庆阳县辖的商贸重镇;替代了千年名镇彭原,又替代了另外的两大千年名镇董志、肖金,成为董志塬的中心。
第二次发生于1936—1986年,从一个商业市镇、临时地方行政中心,一跃而成为真正的县级市;完全取代庆阳千余年之府治中心——庆城,而成为庆阳地区行政中心。
从1986年起到现在是西峰的第三次变迁,西峰所代表的庆阳市连续十余年在甘肃地市经济发展中名列第二,成为陇东的经济中心;因银西高铁,青兰、福银、银百高速的相继开通,庆阳成为陇东的交通中心,还有可能后来居上,成为陕甘宁区域性中心城市。一望无际的董志塬虽有许多地名叫岭,但当跨越了董志塬的南北脊线芮岭、周岭、秦霸岭、王岭、刘岭这五岭之时,才知道平畴绿野是大塬,才知道“天下黄土第一塬”并非浪得虚名。
尾联“自豪更有寻常姓,同谱传奇歌大风”,如今生活在西峰的寻常百姓对这个城市愈来愈有自豪感,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谱写新时代西峰的新传奇。
写在最后:有一种忽视,叫灯下黑。当我们艳羡他人的时候,却不知道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了解这个小城的神奇,传播这个神奇,这个神奇的小城也会成为他人艳羡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