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播种希望——陈伟和他的办学人生(21)
第二章 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老子》
第三节 特色立校(中)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办学的有效模式,是促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的必然途径,而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是确保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赣电通过拓宽校企合作领域,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提升校企合作层次,深化校企合作内涵,进一步明确了符合就业岗位实际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多元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改革和完善教学计划,共同和企业建立起与专业技能培养和职业素质培养相吻合的具有中职特色和本专业特色的实习实训基地,真正让学生在毕业前就“准就业”。
四是走“订单培养”,强化就业导向办学模式。加强与“订单培养”企业紧密联系,把学校选择依托行业,强化就业导向办学为切入点。赣电自建校以来,先后与东莞(台资)高效电子厂,新美亚(深圳)电子有限公司(美资企业)、东莞方中假日酒店(五星)等几十家全国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了学生“就业有岗”。2009年,学校推荐322名毕业生分别到世界500强大型台资企业深圳富士康集团、大型台资企业苏州华硕集团、深圳特新集团(港资企业)、深圳技研新阳集团(日资企业)、福建野豹服装集团工作,获得了省市教育部门的好评。
毋庸讳言,在人才竞争十分激烈的当今社会,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难,已成众所公认的事实。但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却创造了毕业生百分之百推荐就业的新纪录,办学20多年来,已经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合格的人才。
在这些赣电的学子中,除本地企业留用外,其余的均分布在沿海发达城市,如广州、深圳、东莞、中山、珠海、福州,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青岛、黄山、南京、杭州、宁波、苏州等大中城市。与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赣北电子工业学校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为了落实学生就业渠道,赣北电子工业学校与沿海发达地区及其它地区众多用人单位签订了用人合同。“订单”合作单位已发展到10省、20个市区的40多家单位和企业,比如深圳富士康集团、深圳深大立信通讯有限公司、深圳国威电子有限公司、广东江门高路华彩电集团公司、广州市金泰玛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合义电子厂、东莞光远电子厂、东莞合通电子公司、东莞联昌电子公司、珠海恒通电能仪表厂、中山友电电机有限公司、中山万信科技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市拓开光学仪器厂、中山威斯达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中山市汇昌大酒店、番禺市骏升科技电子厂、福建冠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福州市长冠大酒店、上海广达集团、上海船校、上海市海兴国际货运有限公司、上海桃城度假村、浙江虎王机械工程有限公司、宁波溢达服装有限公司、安徽黄山中国旅行社、青岛电子厂、天津正信发展集团公司、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庐山休养所、九江德克士公司、九江昌河汽车有限公司等。
众多的“订单”合作单位,为赣电的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也为学校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从而为学校扩大招生规模提供了动力,为做强做大学校奠定了基础。
五是走“勤工俭学”,集技能培训与助学帮困于一体的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办学模式。赣电创办以来,就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就业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职业素质。
董事长陈伟认为,赣电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必须为中职生搭建起“就业和升学的平台、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平台、农民脱贫致富的平台。”2012年的时候,赣电组织168名学生到东莞实训基地“勤工俭学”,使学生在实践中磨练了意志,得到了锻炼的同时,还能赚取部分学费和生活费,为家长减轻部分经济负担,仅3个月的“勤工俭学”就创收40多万元。
“质量先行,彰显特色”是赣北电子工业学校坚持科学发展,成功跨越的关键。20多年来,学校在陈伟的精心打造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狠抓管理和教学质量的同时,采取“学习--实习--学习--就业”的新模式,致力培养“懂三门、会二门、精一门”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这种“立足行业、依托企业、结合生产、岗位对接、按需施教”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新模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接受封闭式的强化训练,有效提升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社会上合格的技术人才。
陈伟在办学过程中,始终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从2002年起,学校率先推行社会实践改革,共组织学生3万余人次,走出校园小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历练身心、挑战自我、提高素质、应对竞争。赣北电子工业学校总结出一整套社会实践成功经验,为每一名学子打造一把“金钥匙”,帮他们走出“就业缺少经验、上岗没有技能、目标好高骛远、遇事畏难退却”的怪圈。面对激烈竞争,赣电毕业生都能淡定从容面对。为期半年的社会实践让他们了解到社会的复杂多变,品尝了生活的苦辣酸甜,挑战了心理承受极限,懂得了一切要从基层做起,知道了所谓文凭不过是一张凭据而已,真正的考验要靠技能和综合素质。有了这些何愁找不到工作,何愁没有前途。社会实践虽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组织大批学生社会实践难以做到专业对口,毕业生进入岗位后,做啥工作仍要从头学起,这是国内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通病。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赣电敢为人先,在“长三角”与“珠三角”建立了就业服务中心,对学生实行长期跟踪管理,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校充分利用分布在全国的几十个实习基地优势,组织20多人的专业队伍分区域设立工作站,在学生进行半年的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离校前用1个学年到专业对口的岗位上顶岗实习,做到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等学生拿到毕业证时,他们已经有了1年相关岗位的工作经验,甚至不少学生在毕业前就能被用人单位高薪留用。并且学校所有的专业,都与用人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对口顶岗实习合作关系,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在毕业时就成为了“准职业人”。特别是从赣电毕业的学生大都取得了两种以上初级技能证书,许多家长也说:“当初把孩子送到职校来只是想让学校给我管住,想不到还能学到这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