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的日常

百岁老人:少一些、少一些、再少一些

2023-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无音1802

DAY 142 周一,晴,大太阳,热出汗

当今时代,我们称呼某人为“百岁老人”,一般来说,除了指这个人高寿(90+),还通常带有某种褒义的赞许。或许是具体的功绩,或许是少有人的成就,又或许是对生灵“平稳”度过一个世纪表示惊叹。

但无论如何,人生经历近百年,必然使用过不少物件和器具。俗话说“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要多”。

大家想下自己搬家那会?平日自觉没买什么东西,到了搬家那日便是翻箱倒柜、杯盘狼藉、上蹿下跳。

而我今天搬回郊区学校的房子,想了一下,最后只背了电脑和一袋发芽土豆。(土豆拿去花园种,市区的住所没有位置种植)

路上和同学电联,各种聊天。听对方吐槽在国外读博士的种种。

下车之后我走去超市,想了一下,只买了一盒牛奶、一盒牛肉、一盒鸡蛋、一包麦片、一个包菜。为什么不多买点其他,因为实在想不到要买什么,另外就是多买了也拿不动。(我只有一个购物袋,没有小推车)

回到住处,不出所料,冰箱放满了东西。

我稍微腾挪了一下才有位置放自己的物资。

回想一下,我没有住的2周,其实屋子也只有2人住(房东和另一个租客),竟然能把冰箱放满?

我心里的第一个反应是不高兴。有没有搞错,你们把冰箱的位置放满了,我的东西放哪?!

第二反应是,为什么要买这么多东西?我之前住,冰箱也就放一层半东西。而现在是放满上下三层,真的吃得了那么多?

这时候,我突然想起我那博士同学。

每个月拿千来块的博士工资,加上一点点兼职,紧巴巴地交房租、吃饭、车费……然后就见底了,衣服一直穿国内带过去的。想换个自住的房子,觉得还是要等过几年毕业之后。

他说,虽然现在过得有点“艰苦”,但是正在做的事情是自己想做的,还是很高兴。

能用简单的方法满足简单的生活,然后可以花更多时间为人类文明创造财富。然而,现在还不行,虽然道路是高兴的,但日常依然有巨多的琐屑、琐碎、琐事(比如目前的住房其实也只是将就着)。

这时候我就想,为什么房东他要这么多?而我同学要那么少?

或许是时代属性吧?这个无可厚非。

当然说到冰箱堆食物,其实我的房东也不算夸张。如果大家有看过纪录片《明天都是小春日和》,女主人津端英子有5个冰箱。是的,你没看错“五个”。即便是因为两口子退休后经营自家花园果园,有很多果子蔬菜,但我还是难以想象为什么要5个冰箱。

人生晚年,收获的是什么?五个冰箱?

能顺利走过七八十年,不是应该要求少一些、少一些、再少一些吗?带着五个冰箱过世,难道是很高兴的一件事?大概是辛苦了后面的清洁工吧?

当然,或许在他人视角,五个冰箱远小于五个房间,和我买五本书没什么区别。就这个思路,人生的减法,可以一刀接一刀。你要多,怎么加都有;你要少,怎么减都有。

或许是带着怕麻烦他人的想法,这些年我买东西都比较小心,尽量买可循环利用的物件、书本看完之后赶紧放二手。

我印象家里一位长辈过世时,除了床,绝大部分的个人物件就只装了一台三轮垃圾车(包括一床被子),现在想来,是少有的走得“干干净净”。

但一个人年岁七八十,他的最大积累已经在自己身上,为何还要寻求外物?

一百岁的人,不是一百岁的古董。

不过,第三反应是,或许这也是一种“常态”?只是我自己没有转换思路。

身处发达国家,这里的生活模式都是一周买菜一两次,自然是会把冰箱堆得满满。加上房东是老人家,也不开车,购物活动什么的,自然也少去。难得出行,自然是多买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