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因为考研崩溃的人
最近一直在b站和知乎上看19届的考生晒分数,总分390+,政治80+,英语一75+……
很久前我就已经定下了想考的院校和专业,但至今都没有认真规划过。
在考研这方面,我目前在做的,就是刷刷别人的分数,然后感概一句:天,这届学生简直就是神仙打架吖。
然后,换个app,继续旁观。
我记得刚开始下决心写公众号的时候,大约在10天前,每天都有新的想法和立意。
晚上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激动得睡不着,有时是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有时是收到很多朋友的鼓励和支持。
这两天情绪安稳下来,更文的热情也渐渐被磨平,当初写在草稿箱里的主题,如今一个也下不去笔。
我明白了,属于我对码字的三分钟热度已经过去了,现在,仅留一份坚持。
今天听了考研英语的第一节课,朱伟老师的基础词汇。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他讲到学习英语是首先要抱有热爱和信仰。
的确,按照自己正常的生活节奏安排事情,英语也好、考研也罢,客观的看待过程和结果,以此来收获沿途的风景。
倘若做事太心急,播下一颗种子,就想立刻看到她开花,难免遇事会很慌张。
比如,每当接到体测通知时,我都会抱怨很久。半夜坐床上小声骂街的那种。
因为我不喜欢追赶,也不喜欢竞争。
起初我只是怀疑自己畏惧失败,但我对自己的身体素质很了解,从小学到大学,每次体测成绩都相当理想。
即便是结局已知,我还是会慌,因为等待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很煎熬,所以迫切的想要一个结果。
考证的时候为成绩慌,期末考试为备考慌,包括参加活动,接了什么任务,总是会杞人忧天。
想起之前李健接受采访,记者问他:“你会紧张吗?”,李建回答:“会啊。”记者又问:“那你怎么克服?”,李健说:“不克服。”
如果自卑、胆怯只是一种性格,那似乎真的没有克服它的必要。对于要面对的事情,就是浇水除草,静候花开。
由于朱伟老师的课讲的太有意思,所以听了两节,我只记得小三要用 dessert 表示,而不是 little three 。
害,我是不是没得救了。
不过我喜欢 dessert 这个翻译,餐后甜点,简直把第三者的形象描绘的跃然纸上。
既是在主餐之后,满足了自己的存活需求,又能解馋,在味蕾上,寻求另一种可能,甜腻、新鲜。
虽然“小三”是个十足的贬义词,但 dessert 是色味俱佳、其味无穷、口齿留香,在饿不死的情况下,确实比馒头好太多。
小的时候,看的每一部青春偶像剧,都是以结婚结尾,当时还认为可能童话式结局就是感情的最终归宿。
现在想想,怕是结婚之后的事情,更不容易写吧。
恋爱的各种荒诞都能理解,结婚之后妥不了的柴米油盐、琐碎喧闹。
当新鲜感变成了责任,大部分女性回归于家庭,这个故事,确实无趣。
所以,恋爱、结婚、有小孩,就成为了一个过程。
角色在不停的切换,注意力在不停的转移,以保证感情成为细水长流的存在。
我知道在这个时间段,考研的朋友们和我一样有很多的疑惑,我们想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偏下等的学校看不上,偏上等的学校又担心不好考。
每天在各种各样的网站查询相关专业的讯息。
问了很多学长学姐,听了无数个不同版本的备考经历。
就像小马过河,松鼠说自己的兄弟被淹死了,于是我们担心,担心本校歧视、担心二战三战的学生、担心自己的心态。
水牛说,河水太浅,于是我们感慨,在我们周围,不乏有聪明的、能坚持的、心态好的、信息全面的人。
这条路,虽然还没走,心理斗争到是提前做足了。
考研是什么呢?对于我来说
是我相信即便有再多400+的大神,我都想放手一搏,去争取更多的可能。
是暂时放下自己急切的功利心,沉下性情,去做一件破釜沉舟的事情。
是在三分钟热度后,秉持着坚持,相信终有一日能看到希望。
是克服对追赶和竞争的恐惧,频积跬步,以至千里。
是给自己一个设想,考研是学业上的餐后甜点,有着绝对的褒义。
是角色的转换,给自己的人生,更多的惊喜。
路不是有了结果才值得,而是沿途的风景,告诉我们,未来可期。

想用刚从老师那里听来的话,做结尾:
Don't aim for success if you really want it . Just stick to what you love and belive in , and it will come naturally .
如果你真的想要成功,就不要以成功为目标。坚持你所爱和相信的,它自然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