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需要有趣的灵魂
正如流行的一句话所言: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对于作文而言,趣味性的缺失已成为当下中学生的痼疾。然而细思,病因复杂,非只学生之过也。
生活的枯燥压抑了学生善感的心。目前的学习模式的统一固化,于管理似乎便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却大有弊端。三点一线勾勒出抽象的图形,随之抽象的,还有学生的灵魂。无法从学生中感受丝毫乐趣,无法在生活中寻到些微变化,如此现状,作文不过是空洞的语言符号组成的冷漠而冰冷的冻湖。
教师的刻板禁锢了学生自由的翅膀。学生并非生来不想飞翔,并非一直拘谨而行。课堂上,教师最钟爱的就是套路,最反对的就是跳跃,在格子里按部就班,莫要“越格”,想要出新,小心被枪毙。中规中矩地循路而走,于是,学生成了一个个装在套子里的人,行行重行行,带着套子的人生浩浩漫漫。
不会读书限制了学生趣味的“生长”。学生不会读书?看似可笑,然的确如此。试思,若会读书,何以学了教材中那么多经典的篇章而犹不知何为好文,犹不会写好文?再思,若会读书,何以教师教了那么多节课,仍然读不懂文章,做不好阅读?三思,若会读书,何以读了那么多课外读物,大脑依然形同空白,笔下依然大段留白?
由上可知,学生不会阅读。前几天,笔者特意买了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其实,现实的可怕还在于,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不出书里那些有趣的灵魂,深刻的思想。师者如此,学生亦然。
于是,不会读书,自然不会作文,可知矣。真正的有趣向来与思想相关,不读书,就不会有思想,思想是作文高下主要的区分度。学生读的书,自然首先是教材,学习趣味,可以读很多名家的文字。如汪曾祺的散文,那么淡而有味,读之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昆明的雨》中的情味,是雨的情味,昆明的情味,也是作家的文字的情味。那么为什么汪老的文字如此有趣,有味?那是灵魂的丰盈与富足,是情感的深入与彻悟。然后,再读读汪曾祺的散文集,看看大家笔下的人与物,情与理,文字就在其中一点点修炼,趣味就在其中一点点培养。
明白否?以上所言,是让学生从学会读书开始修炼灵魂,如果生活状态和教学状态无法改变的话。
当然,前提还是,要读书,要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