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们有尊严的死去
在网络新闻上看到这么一条:父母为求儿安乐死被拒。新闻曰:
安徽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因为受重伤,在家中靠吸氧和注射维持生命,医生告知已无治疗价值。看着最后一口气没咽下的亲生骨肉,父母含泪祈求为孩子实施“安乐死”,但因此举涉嫌违法,被相关部门拒绝。
看着图片上严重脑损伤的孩子流下的那一滴泪,心里伤痛之极。于是我无比惊悚的想到,若我有那一天,生活不能自理,会不会依然被一次次的推进急救室,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只为了延迟残喘的生命。
有报道如此说:但穷尽各种医疗技术而延续的所谓“生命”却痛苦不堪,一位美国医生对此有形象的描述:这些病人常常要进行痛苦的心肺复苏术和开刀手术,浑身插满管子,被“挂”在维持生命的机器上。即使是恐怖分子,我们都不忍心如此对待。
我曾经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佝偻着皮包骨的身体,不能言语,不能进食,大小便不能自理,却依然在一次次的病危后被儿女一次次送进医院抢救。我不知道如果他的神志清楚,尚能说话,他会怎么样主宰自己的生命。
我能理解儿女的心情。孝道,本是我们最可贵的美德。可是,如果我是老迈的疾病缠身的父母,活着连最基本的生命的尊严都没有,所有的生活都不能自理,甚至只是为了承受病痛的折磨,这样的活着难道会比死亡更好吗?
在《临终病人“尊严死”有何不可》这篇报道中说:即使全力抢救,不少临终病人也只能延长几个月的寿命。因此很多病人情愿放弃全力抢救,“按照自然规律有尊严的死亡”。在这种情况下,临终病人的另一个选择——“缓和治疗”出现了。“缓和治疗”和全力抢救有本质的不同,它的目标不是为了延长病人的寿命,而是为了缓解病人的疼痛及有关症状,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心理辅导,提高病人最后时刻的生活质量。
在微信上也曾看过一篇文章,叫做《总有一个人要先走》。作者的父亲得了绝症,父母并没有从此想尽办法寻医问药来延续父亲的生命,而是回了老家,父亲每日同母亲种种菜、浇浇花、散散步,过起了“世外桃源”的生活。而这种生活,正是母亲之前的梦想,而父亲在为时不多的日子里来完这个心愿。母亲也并未因为父亲的病而让他不做事和忌口,而是他想做什么就让他做,想吃什么就做给他吃。文中这么写道:妈妈说:“你爸时日不多了,我们就尊重他,让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人活一辈子,终归是要走的,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那就很完美了。”几个月后,父亲安然离世。
死亡是一件无法避免的事。我们的生便开始我们的死。这是一种无奈,更是一种必然。没有人能逃避得了死亡。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生命,亦不能选择如何死去。这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可是,可以不可以,让我们在生命最后的时刻,还能够做出这样选择:
请让我们有尊严的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