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Sir与你聊思维教育

给初三女儿的一封信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769人  杨Sir杨光柱
给初三女儿的一封信

亲爱的女儿:

又有好久没有给你写信了。

一转眼,从初二学期的结束,到今天已经半年了。我们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求学、工作,也已经三个月了。这半年的时间,你经历了很多,你的成长与改变也都历历在目。从暑假欧洲之行回来,爸爸就看到你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我很开心,因为我知道你已经有了前行的动力。你转学来到天津,在开始之初,爸爸妈妈也都一直在担心,你能很快的融入吗?你能很快的适应吗?毕竟已经初三了,没有太多可调整的时间。令我们惊奇的是,你用的比我预计更短的时间适应了现在的生活。今年十一的活动,我也看到了你的超凡的领导才能和抗压能力。在那样的环境中能抗争到最后,最后带领你的团队,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在这几个月中也看出了你的目标,付出与承担。这些都是在我们意料之外的,所以爸爸妈妈都相信你在未来的路,会走得更好。

爸爸也曾经有过15岁,也曾经叛逆过,希望能像雄鹰一样自由的翱翔,可我也深深的知道,要想获得更多的自由,是有很多前提的。有时你的心绪不能沉寂下来,不能踏实的去做好某件事儿,这都不是爸爸责怪你的原因。

爸爸只想说,没有人可以为你的人生负责,只有你自己。

你也读过龙应台写给孩子的信,信里这样说道,努力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有更多的选择,你不能选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你可以选择不去做你不想做的事儿,这就是自由,也是在未来你会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还有一件事,爸爸想和你说,不当95%的劣质勤奋者。什么是劣质勤奋者,就是有类学生往往表现勤奋,但成绩却很差,他们认真听讲,不懂就问,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但为啥成绩依然很差,是表面上勤奋?还是要把事情搞定?这些人看上去很勤奋,但是很可惜,这都是劣质的勤奋,他们上课只顾抄笔记,却没时间思考老师的话,他们以为把知识记在本上就是自己的了,但那个笔记本从没被翻开过第二遍。他们问了很多问题,却都毫无营养,只问老师这题怎么做,却和自己参考答案没什么区别,他们整天忙忙碌碌,却忽视了真正的目标,你想考到什么程度?提高到什么程度?有学这个动作还远不够,你要时刻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我学到的东西对我达成目标有帮助吗?例如,想背单词,花了一上午的时间,背20页单词是没用的,合上中文,能说出多少个词的意思才是有用的?想练听力,坐地铁时心不在焉,听了一个小时是没用的,回过头来对照原文,重听没听清的地方才是有用的!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无视呢?多数人是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当两件事同时摆在面前,一件简单,一件困难,大多数人会选择先做简单的,还记得我上中学时,语文老师留了抄课文,数学老师留了两道大题,我总是先把课文抄完,最后在不得不做的时候,才会坐到书桌前,把数学题解完,因为数学需要思考,而思考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大多数人会去做不需要思考的事儿,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意识到,你只是用时间的量,给自己制造勤奋的假象而已,而实际上,这些人每天的收获微乎其微,等检验结果的时刻到来的时候,这种勤奋的假象,一戳就破。因此,深入思考的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你能走多远,为了达成目标,你需要学会到什么程度?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我也知道,如果我直接告诉你,你是不会听的,那就写信吧。

最后爸爸想说,你是一棵大树,一棵大树,一年四季不会花开不败,每一次的落叶都是在积蓄力量,让明年长得更大更强壮,每一年花开的更多更艳丽;是在积蓄力量,能够抵御更大的风雨和严寒。爸爸能做的,就是欣赏你的成长,适时的帮你修剪枝叶。我不能替你开花,也不能替你成长。

永远爱你的爸爸

2017年11月19日

给初三女儿的一封信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