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而坚持

2019-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布丁孙娟

精神分析自体心理学理论家科胡特对“温和而坚持”的经典表述是“没有敌意的坚决,不含诱惑的深情”。和孩子沟通时,温和的态度不是带着某种阴谋的哄骗,只是带着爱和尊重;坚守自己的底线时,眼神中不带着杀气。我觉得这是一个妈妈好好说话的最高境界,我坚守了自己的底线同时又能态度温和,对方不会因为害怕我或被我哄骗而受伤。

从此之后,便奔着“温和而坚持”的愿景努力,有时也小有所成。一次和上小学的女儿约好晚上七点半之前写完作业就可以看电影。女儿早早写完了作业,可她忘了这个约定。待到七点四十,吵着要看电影。我温和地坚持约定。

“妈妈,你看见的,其实我早写完作业了。”

“是的,我看见了。”

“那我们看电影吧。”

“很遗憾噢,咱约的是七点半之前才可以看。”

“我早就写完了就是忘了说了。”

“是啊,早写完了,就是忘了说了,太可惜了,写完了又看不成,真让人懊恼啊。”

她发了好一阵脾气,我则温和地表示我懂她,很快,她就找到比看电影更有意思的事。底线守住了,双方关系还很融洽。最重要的是第二天上学路上,女儿一副过来人的模样跟我说:“妈妈,以后我要记住——约好的时间。”她快乐地很有成就感的收获了她人生的一个经验。

“温和而坚持”做到真得很棒,很多时候我是后知后觉的。不满是向上的阶梯,我一直向温和与坚持二者兼得的方向努力着,时而欣喜时而自责。最近偶有所得,我可以带着诱惑的深情,也可以含着敌意的坚决,只要这二者后面是我带着觉知的爱。假以时日,母女关系又如初见。当然,这个有爱作伴,诱惑、敌意也上场,是为了最终的温和而坚持。但这个过渡,至少像我这样的妈妈,在和孩子的互动中多了一份希望。刚刚过去的三八节,和孩子约好,放学后在校门口等,一起先去剪头发再搓一顿。我和姥爷在车里等,等到教学楼一片漆黑,等到全校走光光,从欢天喜地等到辗转反侧,好嘛,人家小公主把这事忘了。不是第一次放亲妈鸽子了!这次没有温和,只有坚持。道歉用行动说话,一个月拖地,三室两厅属于你!这让我发现以前的温和,好多时候是妥协,用“下次注意啊”,“孩子学习紧张嘛”搪塞过去。敢于坚持的妈妈,原来是知道自己底线的,同时又能灵活拿捏的。有时学了心理学,就不允许自己发火了,事实证明带着觉知的发火,孩子也能收到爱,同时当妈的也没气出毛病来。

要么温和,要么坚持,要么温和而坚持,要么不温和不坚持,生活没有标准答案,带着觉知去拿捏,什么叫拿捏,就是外国人眼里中国菜谱上的“盐少许”。盐少许是多少啊,那得看菜的量,这个菜吃不吃盐,真没有准,您得拿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