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应该避短还是应该补短
现代社会讯息万变,孩子教育是因该扬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
首先扬长是所有人都认可的,但对短板却有不同的看法,就连木桶理论都发展出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一种认为人的局限取决于短板,因为长板再长,桶中的水也会从短板的地方漏出去。另一种坚持人的潜力取决于长板,因为木桶可以倾斜,只要往长板足够倾斜,水还是漏不出去。两种听起来都很有道理,强调补短的是要全面发展,另一个倾斜的是要发挥特长。
我认为在孩子教育上两者都有可取之处,首先在孩子低龄时,时间充裕,这个阶段还不能辨别孩子的长短,所以可以让孩子在各方面多进行尝试,找出他擅长或性趣所在,过早专业化(即过早确定长短)已经被证明对孩子是有伤害的。而且孩子还没有定型,试错的时间成本和代价也低,孩子可以充分利用这个阶段找出自己的长短。
进入到青少年时期后,孩子有可能已经定型了一部分,所以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看“短”在哪个方面,我把它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上;2. 技能上;3. 性格上;我认为性格虽然是天生的,但后天可以弥补和改善,而青春期是父母影响孩子性格的最后机会,所以,如果性格上有重大缺陷或不足,家长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补这个短上,因为性格太重要了,它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知识和技能上,我反而认为不能强求,在低龄阶段的试错以后,这个时候开始要把重心放在“扬长”上了。
而作为家长自身,我反而更倾向于要补短,补足自己见识和格局的短,甚至一些对技能的体验。我深深的感觉,自己在音乐方面知识的匮乏已经影响到对孩子音乐的教育,其实儿子对体育和音乐都很热爱,而只是因为我这个妈对体育更加了解和自信,所以在帮孩子做选择时更加坚定和理性,而因为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所以孩子稍微遇到一点困难,作为家长我首先就放弃了,当然这个前提是我从来不跟风,只是根据自己的阅历和认识来判断帮助孩子做选择,小到哪个活动,大到哪个专业。因为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任何选择都是有机会成本的,所以如果我的知识更能全面一点,那么我帮孩子做的选择机会成本可能会更小。
总之是孩子扬长,家长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