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广场

《端祥村小学》

2024-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端木家达

文/端木家达

      端祥村小学,我在那儿上过三年学,这里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石湫朝阳大队的文脉所在,从这里走出了国家干部、海外学者、军人、教师、医生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三年学习的情景,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难以忘怀。

(一)

      端祥村小学位于端祥村(现在石湫上方社区)村中间南面的大路边,小学是设在一个大祠堂里面。据说,这个祠堂是我们端木家族建造于明、清时期,解放后充了公,成为集体所有财产,朝阳大队就用这座祠堂办了一所小学。

        后来,这座老祠堂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几年前,端木家族的后裔在原址上又复建了这个祠堂,用于家族举办联谊活动。每年的清明节,从全国各地到这里来寻根的族人络绎不绝,清明节那天至少要办20桌酒,这里现在又成为弘扬端木家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的村位于端祥村的西南面,叫柿园里,20~30户人家,全村绝大部分姓端,是端祥村的分支,我们的老祖宗:复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春秋末年卫国人。端木家族自南宋迁徙来溧水已有900多年的历史,系本县名门望族。

        第一次走进端祥村小学,那是1972年的9月份,我上一年级到学校去报到。小学坐北朝南,从西面的拱门进去,中间是一个大天井,里面前后有两进,地面是方砖、青石板铺就,粗大的原木柱子,非常气派,青砖黛瓦,翘首飞檐,是典型的徽派建筑。

        学校前面是端祥村星如棋布的塘坝,微风吹过,水面波光粼粼;学校后面有个小山丘;东西两面是密集的住家户。听村上的长辈们说,当时端木家族造祠堂,花了不少钱,先后请来好几位风水先生看过,一致认为这块地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是块风水宝地。

      学校天井的北边有三间瓦房,东面两间是一年级的教室,西边一间住着校长宋锦国一家四口人。在天井南面也是三间房,东面那间是三年级教室,西边两间作了二年级的教室,二年级教室的南面用芦苇席隔开,那里面是教师们窄窄的办公室。

      出了教室的门西面和南面是我们的操场,宋老师下课哨子一响,我们就冲出教室来到操场上,追逐、嬉戏、唱歌、跳舞。孩提时那稚气的童音,仿佛仍未离去,这里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也是我们梦想起飞的地方。

(二)

        端祥村小学共有7个老师,宋锦国、周玲、张长春、张业道、端利炜、端利彩、张德良,我的班主任:一年级周玲、二年级端利炜、三年级张长春,宋锦国是校长,也是唯一的公办教师。

        我上一年级,班主任是周玲(女)老师,周老师是个矮个子,约1米58,明亮的双眸,两条长长的马尾辫子,乌黑闪亮,直挂到腰际,圆圆的脸庞。她耐心细致,说话和蔼可亲,每天早早的就来到了班上,给我们批改作业,带领我们打扫卫生。

        一年级教室正前方挂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的肖像,下面是一块巨大的黑板。在黑板的两侧分别贴着邱少云、董存瑞、杨根思、草原英雄小姐妹的肖像。那时候我们特别希望天下雨,因为每当天下雨的时候,操场上就没办法活动,体育课改在室内上。

        一旦上不了体育课,周老师就会给我们讲故事,这也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周老师个子矮,她就搬一张凳子站在英雄图像的下面,用一根长长的教鞭,指着英雄的肖像给我们讲邱少云的故事,杨根思的故事,黄继光堵枪眼故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宋锦国校长,宋校长中等个,头发一边倒,气色红润,衣服总是干干净净,夏天他的手腕上扎一个毛巾用于擦汗,这个举动很特别。看他气质,就像当老师的。宋老师是溧阳人,他的爱人陆杏大,是石湫幼儿园教师,他们夫妇生了两个儿子。

        学校的宋校长非常严肃、认真,平时脸上没有一丝笑容,每天早上在学校的门口给所有学生点名。眼睛炯炯有神,声音宏亮,只要看到我们中有人迟到了,他就会大声的呵斥,因此,我们有些怕他。

          宋校长是一个非常有正义感的人。我上小学三年级,有一个同学因为座位与同桌的另一个女同学发生了矛盾,女同学的母亲追到了学校教室里,兴师问罪,我的那位男同学也被吓坏了。

        听到班主任老师汇报情况,校长迅速赶过来,为了不影响同学们上课,他硬是把那位家长拖离了学校,保证了其它学生上课时不受干扰。两个人一直到朝阳大队部,由大队书记出来评理,最后才解决了这件事情。

(三)

        上小学时,每天早上萝卜干加烫饭,我吃完早饭以后,匆匆忙忙从铁锅里抓上两、三根熟山芋放进书包里,再从村口的那条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往学校去。身后的小狗闻到包里的山芋香味,跟在我后面直追,想吃山芋,人都吃不饱,哪有山芋给狗吃呢?

        因此,可怜的小狗,怎么打也打不回头,看着它们可怜兮兮的样子,我就扔一小根山芋在地上,好几条小狗会抢了打架,我趁机脱身。翻过一个山坡,向北再走250米就到了端祥小学。

      我们的学校,从外表看它很气派,但里面教学设备,十分简陋,椅子是从自己家里面带去的小木凳子,课桌是用水泥砌的墩子,再在上面架一块水泥板,两个同学共用一张桌子,在上面写字、画画、做作业。

        那时村小的老师都是代课,有时老师不够,临时请插队“知青”来给我们上课。老师们不仅收入不高,而且非常辛苦,中午我们休息的时候,老师在教室讲台边批改作业,看着我们睡觉,等我们睡着了,他们在桌子上打个盹。放学后把我们的作业带回家在煤油灯下批改,第二天早上再把作业本发给我们。

        我们上学时,正是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上课的时候,老师们经常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将无产阶级专政进行到底!”“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  学校里经常请一些苦大仇深的贫下中农来上忆苦思甜课。

        小学就两本书,语文和算术。学校执行半工半读的政策,上半天上课,星期一、三下午半天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如,捡稻子、捡麦子、捡山芋等等。那时候我们读书没有一点压力,自由自在,既不要担心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不怕留级,根本没有现在的小朋友读书那么的卷。

(四)

      三年的学习很快就过去了,在端祥村小学,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戴上了红领巾。忘不了,忘不了,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幕生动的画面,那一个个感人的事物,那一个个欢乐的瞬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