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读后感
发生在1934年的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征战史上的一次奇迹,也是人类因为追求理想,从而具有不朽信念的一块丰碑,是全人类一笔自我证明的、无比骄傲的精神财富。
1.长征过程
红军长征全程可总结为四句话:
两个触角先行,
笨重蜗牛出动,
涅槃化身蛟龙,
四军会师陕甘宁。
所谓两个触角,指的是在中央红军长征之前率突围的红六、红七军团。
在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及中央纵队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前,为了调动围剿的国民党军队,在中央苏区外围寻找机会,中革军委命令红六、红七军团作为先遣队,像两个触角一样分别向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突围。
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的第六军团,于1934年7月由井冈山西出湘、黔,与贺龙、关向应的红三军(原为红二军团改编,后恢复红二军团番号)会和。
中央红军长征的最初目标就是奔着他们去的。
由寻淮洲、粟裕率领的红七军团,于1934年7月由瑞金挺进闽浙皖赣,11月进入闽浙赣苏区,与红10军会和后,合编为红第10军团。
笨重蜗牛是形容刚离开瑞金苏区时的中央红军。
长征之初,中央红军由博古、李德指挥,战略战术照搬苏俄,思维僵化。在开始战略突围时,还把苏区包括印钞机在内的笨重家具都人挑马驮大搬家。八万多人的队伍,非战斗人员占一半以上。
长征开始的中央红军,不管是指挥首脑还是行走缓慢的队伍,都像笨拙的蜗牛。
蛟龙是指遵义会议以后的中央红军。
在历经潇水、湘江等战役后,红军损失惨重。 “遵义会议”、“扎西会议”确定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军事领导。
部队被迫精简后,红军一改笨拙、臃肿,化身蛟龙,打出了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经典战役。
四军指二十五军、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红六军团。
由吴焕先(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隶属第四方面军,后改编入第一方面军),是第一支到达陕北与刘志丹会和的队伍,也是中央红军最终落脚陕北的基础和原因。红二十五军在长征史上注定要彪炳千秋。
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八万六千多人,与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时,仅剩八千多人,不足十分之一。
中央红军是第二支到达陕北的部队。
由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是红军中实力最强的部队,拥兵十万。张国焘也因此觊觎党的最高领导人之位,一度另立中央,与党中央北上的方针背道而驰,率部南下四川。在遭受国民党军队致命打击后,被迫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和。
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领的第二、六军团历经险阻,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后两军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和。
2.长征目标
长征的目标是动态变化的。
中央红军的长征,最初目标是跳出包围圈,与二、六军团会和,在湘黔成立新的苏区。
在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后,调整战略,向北突进,企图从宁夏、内蒙打通与苏联的国际援助线,在中蒙苏边界开辟苏区。
1936年,一、二(二、六军团合编)、四方面军向甘、宁北上,企图打通国际通道,遭到了国民党“通渭会战”的强大狙击,伤亡惨重。加之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斯大林的国际援助都给了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人才彻底醒悟——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最终退守陕北,建立抗日红色根据地。
长征至此结束。
3.至暗时刻
长征历经各种艰苦卓绝的斗争及残酷、悲壮的牺牲,但毛泽东、彭德怀都认为“最黑暗的时刻”、“最危险的时刻”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脱离张国焘四方面军的势力,连夜会同第三军团急速北上的时候。
那是一个差点同室操戈,手足自残的夜晚!
不管是个人还是组织,在被敌人打倒之前,往往是自己打败了自己。
如果真让张国焘成功开展了“党内斗争”,中国共产党也许就是第二个太平天国!
所有的苦难都是涅槃的烈火。
长征像一次洗礼,让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华儿女从百年耻辱的浑浑噩噩、萎靡麻木、毫无斗志中猛然醒来,而且脱胎换骨,从此战无不胜。不但打败了腐败的国内敌人——国民党反动派,而且打败美国、打败苏联、打败印度,领导国人将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强国。
正因为有了长征的苦难和锤炼,中国共产党人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下,内惩贪腐、外抗强敌。
正因为有了长征的精神和底气,中国人才无比自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遏制,血色湘江不行、雪山草地不行,那些形形色色的真、纸老虎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