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乎“前途”
关乎“前途”的故事
这两天儿子因为“作业”这件事情困扰不已。
“我不想写!”“我不做了!”“能不能待会儿写?!”“我不会啊!”“不记得了啊!”······这是儿子近期挂在几句话。然而,关乎“前途”的事情,每个妈妈都不会马虎,我也不例外。
昨天放学到家,儿子像往常一样吃了点心,开始做作业。我们一起列好了当天的作业清单,并且开始计时完成。
作业清单因为很早之前就告知儿子“一次只做一件事”,做完了可以安排他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进入小学来,在家完成作业的情况还是不错的。
然而,一切都如我们预期的那么顺利,就不会有这篇文章了。儿子昨天晚上20道题目用了20分钟做完了,这离老师要求的5分钟完成相差太多了,而且字也是“飞龙在天”。老母亲看到这样的结果,倒吸了一口气,努力平息自己的情绪,准备和他“共同解决问题”。
邀请他坐下,和他一起看他的作业,小家伙机敏的感觉到“危险”,眼睛直直地盯着我,看到他这个样子内心又开始波涛汹涌了,但是我知道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我笑了笑,对着儿子说:“不错啊,正确率百分百!前面每天去练习去记,见效啦!”儿子嘴角开始抽搐着上扬,他知道此次谈话不会仅限于此。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你的妈妈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话题就此结束。
不要急,故事还在继续。吃完晚饭我习惯性拿着手机翻看儿子的班级群家长的互动,看到一位妈妈在群里这样一段话:
看到这段文字,我很疑惑,别的小朋友在学校完成了所有的作业,为什么我家聪聪全部带回来做了,别人在做的时候,他在干嘛的呢?
“我忙死了,今天老师给我布置的作业特别多,我一直赶一直赶都没做完。”
“哦?你的作业比别人多?”我好奇的问。
“不是,我在外面待了两节课。”
“在外面待了两节课?”
“嗯,老师让我待在外面的,我就来不及了。”
“让你在外面待两节课的原因是?”
“惩罚我·····”
“哦,你愿意和我多说一点吗?”
“就是中午吃完饭,我和三个小朋友在外面玩,老师让我在外面冷静。”
“你们几个人一起在外面两节课?”
“不是,我一个人。”
“啊?怎么就你一个人?”
“因为他们在老师回来之前都回教室了。我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回来,他们知道。”
“哦,你没注意到他们回教室?”
“我以为他们还会出来。”
“哦~那么你看到其他所有同学都在教室里做作业,你一个人在外面两节课的时间,你有什么感受呢?”
“难堪,丢脸,生气”
“还记得我们的句式吗?我感到······是因为······我希望······”
“哼!我不想说了!烦!”儿子开始拒绝回答,并表现出极度的不耐烦。
虽然我知道让他去再次进入当时的情境的回忆,让他感觉到有点不舒服了,但是我那“一定要立刻解决问题”的想法在我心头一直盘旋,我又开始继续追问,并且语气不再那么和善:“你现在怎么了,你可以告诉我吗?”
“我烦啊!我不知道怎么说啊!”儿子开始崩溃。
“你这是在逃避问题!你现在这样的表现让我很生气!”我的大脑盖子掀开了。
掌中大脑看到我生气了,儿子开始发出“啊呀啊呀啊呀······”的声音,听到这个声音,我感觉到自己几近爆发了:“我现在感觉到自己已经快无法控制自己了,我需要冷静一下,让我可以自己合上大脑盖子!”
儿子离开了房间,我帮助妹妹开始洗澡,然而“别人家的孩子”力量实在太大了,内心还是难以平复,“一定要解决问题”的念头还是在不断冒出来,但是我知道今天我和他是没办法解决问题了,挫败感、愤怒、焦虑纷纷涌上心头。这个时候在外出差的爸爸成了炮灰:“你真的不管你的儿子吗?”
于是,把儿子拉过来和爸爸视频解决问题,神奇的是爸爸的一句:“你看看,妈妈因为担心你,和你沟通,你把妈妈气得!”我瞬间心情平复了,共情的力量真的太神奇了。
后来,儿子和爸爸一起回顾了近期出现的问题,并且自己想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约定了回顾的时间。
回顾
做得好的地方:
1、面对“乱七八糟”的作业,找到一个点去鼓励孩子
2、启发孩子自己去回顾、思考
3、及时喊停
可以做得不一样的地方:
1、纠正前先做足连接
2、足够的积极暂停
3、避免比较
4、正面表达自己的请求帮助
觉察:
1、失败的沟通很多情况下是我们的关系没有足够的连接,即使我们强迫自己表现出“和善而坚定”孩子也会敏感的觉察到。
2、所有的担心和焦虑,皆来自于自己事先的判断和不接纳。试着看看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是这件事本身还是关乎”前途”的事?那么,孩子的前途我们真的知道吗?
3、“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问题真的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吗?
4、和孩子去共情仅仅是说出你认为的他的感受吗?如果能真的去设身处地去感受孩子当时的感受,是不是孩子更能感受到接纳呢。
名片海报这里是一个亲子讲师和她的孩子们的故事,以此纪录,共同成长的过程,借由这些经历给到更多父母的一些支持和鼓励。
欢迎关注或扫描名片海报的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让我们有更多的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