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无方,得出的成果--细数10条教育失败的启示(2)
错误七:不尊重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一味强调"听话"
女儿10岁前都十分乖巧,让她做什么,就什么。进入4年级,她好像一夜之间--变了,特别拧,而且疯狂痴迷漫画。
我对她是软硬兼施,渴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她发自内心回归“听话”。
我大错特错,每次除了让我咆哮,更让我挫败。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花尽心思在她身上,得到了却是这样一个“叛逆”的孩子。
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了解到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女儿这是进入了“第二逆反期”。
一味强调“听话”第一逆反期,在孩子3岁左右,他们开始具有“长大感”,爱说“我的”、“我来”......
第二逆反期,通常在10-16岁,相对时间较长,这时他们开始具有“成人感”,要求人格独立,要求社会地位平等,爱说“我认为”、“你不尊重人”......
按现代脑科学的解释,孩子在青春期,大脑前额皮层处在未发育完全阶段,前额皮层恰恰控制计划未来、管理情绪、自我意识的中枢,所以她会出现坚持度不够、情绪不稳定、面对问题冲动或逃避等等现象,这些都是正常的。一旦认识到这是正常的,就要平心静气去面对。
面对这样的“问题”小孩,首先是明白“问题”的缘由,用同理心去倾听孩子,她这个时候也是混乱不堪的,如果做父母只是一味强调“听话”,就会错过和孩子建立平等交流的机会。
启示:正确面对成长,不要一味强调“听话”,要求孩子听话,就是一种控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包括你的孩子。
推荐:《乖小孩,大危机》
错误八:情绪不稳定,遇事焦燥,发狠时又自责
这一点是普遍妈妈的苦恼。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都爱唠叨。我也是,发自内心的忍不住。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烦就是唠叨。
情绪影响对孩子的教育我遇到问题,就爱焦虑。比如孩子,“小升初”,我就天天念,快点儿做奥数、多做点奥数、奥数很重要......结果,越念,她越拖拉......
焦躁的情绪传递给她,女儿变得越来越不耐烦,非常易怒,甚至在班上打人。
高兴什么都好说一旦情绪好点,又显得没有原则。“幺儿”、“狗儿”的叫她,看电影、吃饭、逛街买东西,毫无节制。特别是,孩子学习辛苦一点,又舍不得,轻易改变事前定好的规矩。让女儿因摸不透我的情绪,而迎合讨好我,又因轻易放弃原则,开始不认同我。
一次,我厉声训斥她:“你信不信,我取消你看电影的资格?”“你说个嘛!那次你执行了的嘛?”我哑然,很多时候,我以为是退一步,缓解彼此关系,谁承想,成为不守承诺的口子。
启示:界限、规矩,一旦确立,不要轻易破坏。控制情绪,是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
推荐:《妈妈,才是一切的答案》
错误九:过分强调成绩,忽视品格培养
小升初的压力,让我们奔波在“学而思”和“新东方”之间。奥数、奥数,这个小学课本上没有,中学课本也不需要学的东西,小升初却恰恰要考。为了这个进入重点中学的梦想,我们真的是挖空心思、全力以赴。但是就是一道、二道,奥数题,孩子落选了。那种打击和对人的否定,真的不是个滋味。
一天,我和老公看到了郑强教授的视频,我们真的是醍醐灌顶。升入重点中学、进入北大、清华,学习就停止了吗?一个人没有持续学习的能力,进入多高的学府都只是一个阶段的成果而已。
折磨死人的“小升初”我们决定,放弃“学而思”难得的尖子班名额。老公给女儿总结了6字箴言:态度、习惯、效率。围绕这6个字,我们帮女儿找到学习的目标,通过21天持续做一件事,逐步养成好的习惯。通过运用番茄钟、学习思维导图,提升学习效率。
启示:学习的过程,本来就是辛苦的,需要父母陪她寻找方法。学习的成果是甜蜜的,是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态度端正、习惯良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看过程,不要一味死盯结果。
推荐:郑强教授网络视频
学习需要持续的奔跑错误十:只教育孩子,不会教育自己
教育,对象就是孩子,我们都是受过教育的了。这就是普遍家长的认为。
传统的应试教育,交给了我们知识,不一定交给我们了常识。孩子的成长,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常,小时候,我们要重点顾她的“身”,长大了,则要重点顾她的“心”。我们一直以一个教育者的姿态,指责、说教,是不会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联结的。谦卑的心,让自己也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陪孩子真正的成长。
上行下效,教育自己很关键错误不等于失败,知错不改,或将错就错才要命。
走过13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个人认为),怎么陪伴,值得我们每个家庭去探寻.....
她就是一朵花,开得有早有晚,不要打搅她,她终会静静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