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读本书】《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
【基本介绍】
《可复制的沟通力:樊登的10堂表达课》,作者樊登,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6月出版,11.6万字。
樊登,曾任职中央电视台,主持过 《实话实说》《12 演播室》《三星智力快车》等节目。“樊登读书” 的创始人,著有《可复制的领导力:樊登的9堂商业课》等书。
作者在自序《每个人都能成为高效沟通者》之后,用10个章节上了10堂表达课:①沟通力是可以复制的,②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③沟通高手都善于掌控情绪,④沟通要从了解需求开始,⑤营造安全的沟通氛围,⑥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境,⑦如何有效提问与倾听,⑧用身体语言认识自己和他人,⑨让文字发挥力量,⑩善用沟通力,提升决策力和影响力。
【阅读感受】
1.
此书的副书标“樊登的10堂表达课”非常贴切。阅读时感觉作者就站在讲着课,那些文字就是从他嘴里蹦出来落在纸上的,带着口语表达的平实和真切。
2.
“沟通的本质是尊重与合作”,这话并不新鲜,但作者对“尊重”的解读却独树一帜。
作者没有像多数人那样将尊重当成面子、当成无条件满足对方的需求。他认为,真正的尊重,应该是从他人的视角去看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也就是了解对方的“being”,哲学上称为“存在”。简而言之,就是了解对方此刻存在的状态是什么。
同样,爱自己、了解自己、关注自己,感受和接纳自己此刻的状态,才是对尊重自己的深刻理解,也是你继续与他人心平气和沟通的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会生气、会发飙,甚至情绪失控,大喊大叫……为什么会这样?作者认为根源有二:①因为恐惧。当我们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的时候,也就是周围人的想法、说法、做法与我们的预想完全不同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恐惧,实际上这种恐惧一直深藏于我们的潜意识之中;②我们的内在需要没有获得满足,我们没有获得他人的尊重。这是更重要的原因。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不尊重的沟通方式有哪些吧。①喜欢给对方贴标签。如,“不要哭,男孩子就不能哭!”②忽视对方的感受。如,“哪就吃饱了,多吃点,把这吃了。”③用威胁的口气说话。如,“你如果不怎么做,咱们就怎样怎样”。④喜欢与别人攀比。比如“你看看人家××,又升职了!”
3.
“沟”是方法,“通”是目的。
沟通的目标不是“口服”,而是“心服”。
怎么记住沟通的目标呢?就是问自己三个问题:①你要为自己创造什么?②你要为对方创造什么?③你需要为你们的关系创造什么?
4.
利用复述感染对方。特别是在对方出现激烈情绪时,平缓对方情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对方所说的话。作者举的2个事例很有说服力。
【例1】
客人:“再给我来一瓶××红酒。”
侍者:“好的,一瓶××红酒。”
就只是简单地重复客人的话,最后统计发现,这样的侍者要比其他只会默默服务的侍者多拿70%的小费。
【例2】
歹徒说:“我的司机已经被你们吓跑了。”
谈判专家就重复一下:“哦,我们吓跑了你的司机。”
然后,他停留40秒,这个时间叫作等待神奇发生的时间,因为人的大脑会有个特别的功能,就是当听到别人重复自己的话时,就会忍不住想要给对方解释一下。
如此情形再三反复。靠着重复对方的话,谈判专家平缓了歹徒的激烈情绪,把控住了局面。
这是引自《掌控谈话》中的真实案例。
5.
需求是所有行动的根源。沟通要从了解需求开始。如,孩子想玩手机、玩游戏,是真的只想放松一下,还是想要寻求关注和陪伴呢?
樊登还举了他的爸爸因他从体制内出走到现在还总是担心他的事例:他爸爸经常跟他说,“你看看你姐姐现在多好,多稳定,再看看你,总是这么没着没落的。”他姐姐45岁就内退了,现在每个月领着几千块钱的工资,在家里过得还不错的小日子。无论樊登怎么解释,他的爸爸总是对他放心不下。樊登就此分析了他爸爸的内心需求:①可能是对安全感的需求。②可能是对表达关怀的需求。③可能是不想就此退出历史舞台的需求。
而在这一章节中,最让我触动的是,樊登提倡的“弹性”态度。他说,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家长不见得每次都要赢,核心是要学会尊重对方的感受,甚至最后可能彼此都要妥协一下。如果你不能在孩子面前展现出弹性,孩子就没法学会弹性;如果你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的是没得选择,要求孩子必须这样或那样,那么孩子也学不会做选择,只会变得懦弱、依赖。
6.
“你要先吃蔬菜,吃完蔬菜才能吃冰激凌。”vs“你要先吃完冰激凌,才能吃蔬菜。”
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些东西原本都是能接受的,但由于外在的引导,我们的逻辑就会对事物进行重新排列,使事物有了好坏之分。
“你好好学习,妈妈就会爱你。”这也是很多家长无意中把孩子引导到不爱学习、不爱探索的原因所在。
7.
用长颈鹿式沟通破解沟通困境。
长颈鹿有三个特点:高、反应慢、心脏大。心大,遇事不计较;反应慢,从不觉得什么事都会对自己有伤害;再加上它站得高,看得远,不会对眼前的小事斤斤计较。
作者认为,“长颈鹿式沟通的高明之处。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带评判地去观察,说出真实感受,挖掘出真实需要,最后再提出具体可执行的请求。”
从这段总结文字,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长颈鹿式沟通”的核心就是非暴力沟通。
8.
很多时候,别人来请教你,可能并不真的需要你的建议。他跟你倾诉、交谈,只是想重新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确自己的真实意图;或者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决定,只是需要你来帮他印证。
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启发式提问的方法来引发对方思考、激发对方的责任感、唤醒对方的内在动力。
启发式提问分为三步:询问目标、询问现状、询问可选择的方法和路径。
若对方陷入一种“限制性想法”中,可以提问“在类似或相同的情况下,你听过或见过别人是怎么做的?”“如果能谈下去的话,你觉得答案会是什么?”这就是在打开对方的限制。
我们在提问时,一定要让对方意识到他才是问题的主角,并且最好能“逼”对方多说出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最后,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个问题,问一下对方如何提高行动的可能性。如果对方觉得行动的可能性只有三分,那表明他可能不会行动。此时我们可以继续问对方:“改变哪个指标你才能行动?”对方不断修正自己的行动步骤,直到将行动的可能性提高到八九分时,他就有很大的可能性去付诸行动了。
9.
打造沟通的无错区。这里的“错”指的是批评、指责、评价、命令等。所谓“无错区”,就是要将沟通双方的关注力从表面的“错误”转向深层的“需要”。
通常在沟通过程中,一旦出现矛盾和冲突,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去评判这件事的对错或寻找责任人,但通常我们会发现,很多矛盾和冲突的出现可能谁也不怪,只是由于大家所站的角度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利益和诉求不同,或者要达成共同需求的路径不同而已。
打造沟通的无错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冲突只不过是各种不同意见的交汇,需要沟通双方换位思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目的去寻找彼此都能够认可的交叉点。将眼前的冲突看成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冲突。这才是我们处理冲突时的正确心态。
②确信你的需求可以获得满足。“今天解决不了的问题,明天一定有其他办法解决,方法总比困难多”,这是一种富足型心态。
③相信需求可以引出解决方案。沟通中导致冲突的不是彼此的需求本身,而是为了满足彼此需求所采取的方法或策略。
④用合作和联结化解冲突。如何寻找联结?就是你要让对方觉得你重视他的个体,而不是只重视当时谈话或解决冲突的目标,这才是核心中的核心。
10.
沟通力的最高级体现就是演讲。
怎么样让自己上台演讲不紧张?“用给予礼物的心态去沟通”。作者认为演讲最重要的心态是一种“给予礼物”的心态。就是说,我来做演讲的目的是要给大家送一份礼物,我要把自己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拿出来跟大家分享。至于你要不要,那是你的事,但给予是我的责任,这么想,上台演讲就不那么紧张了。
一场演讲如何组织,才能真正吸引听众,给听众带来美好的享受和有价值的收获?作者推荐了《高效演讲》中提到的三步走:坡道、发现和甜点。
之所以把开头称为坡道,就是要建立演讲间与听众之间的连接,把听众拉到你的演讲当中来。最有效的坡道,就是以与听众有关的内容开头。
之所以称主体部分为“发现”,是因为你即将说出自己的见解,应该可以引导听众有所发现和收获。发现部分,一般要分为三个模块,或者说要归纳出三个要点,最多不要超过五个;而且这三个要点应该是有逻辑的,
之所以把结尾部分叫作“甜点”,是因为这里要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为听众创造一种感觉,比如紧迫感、诱惑感、惊喜感等。
总之,要组织一场高效的演讲,不仅要有精彩的“坡道”,有“硬货”满满的“发现”,还要有能唤醒大家感性的“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