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元杂剧《墙头马上》——到底意难平!

2019-05-09  本文已影响17人  2cccff0d6401

文/云起

        我是不大喜欢元杂剧的。虽说这话大有些轻狂,更有些目中无人,但我仍要这样说。这倒不是不喜欢元杂剧的文辞。元杂剧虽不及唐诗之境高,不及宋词之媚,但也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缠绵悱恻的。读来酣畅,也动情。

        但是遗憾。先前看《红楼梦》,宝玉与黛玉共读《西厢记》,宝玉感动,只黛玉会与他读这书,换别人准要说他不学无术。于是对《西厢记》多了几分兴趣。

        后来真的找来读了,反倒失望了。将大户人家的女子写得那样坏,那样轻佻,为多情的男子挂肚牵肠的,也失去了自我。不像两情相悦的爱情,倒像满足男子私欲的作品。

        果真是应了贾母的那段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的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的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故而不喜这样的才子佳人爱情。知书达理气故而不喜这样的才子佳人爱情。知书达理气质非凡的大家闺秀只见陌生男子一眼便抛却父母礼法,虽说性情至真,但不免也有些物化女性的嫌疑。人道白朴的《墙头马上》对大家闺秀的性格做了突破,也是一段极美的爱情佳话。于是我翻开了它。细细品味之后,倒有几点可做文章。

        其一,本事极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作为《墙头马上》的本事,一词一句是及其精巧美妙的。单是那句“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便将李千金的百般风姿绰约地刻画出来。加上最后那止淫奔的忠告,“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可谓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其二,词句极美。元曲的美在于那读起来缠绵悱恻抑扬顿挫的句子。“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轻轻风趁蝴蝶队,霏霏雨过蜻蜓戏,融融沙暖鸳鸯睡。落红踏践马蹄尘,残花酝酿蜂儿蜜。”一段景物的描写,读来缠绵,也美丽。《墙头马上》全篇都是这样的句子,元曲在诗词句法上飘逸清隽,画龙点睛。

        其三,与其他元杂剧着力刻画女子的美貌不其三,与其他元杂剧着力刻画女子的美貌不同,《墙头马上》描写的是势均力敌的爱情。男子裴少俊是好男子,自幼聪慧,三岁善言,五岁识字,七岁草字如云,十岁吟诗应口。脸庞清秀,身材修长,才貌双全。嗜书如命,不喜酒色,年方二十,尚未娶妻。有道是:“他把乌靴挑宝镫,玉带束腰围,真乃是能骑高价马,会着及时衣。”李千金不用说,更是轻盈飘逸,宛如天仙一般的人物。于是二人墙头马上遥相顾,便一见钟情了。真是“只疑洞府神仙,非是人间艳冶”,这是为人所称羡的一见钟情式郎才女貌最完美的爱情。这段感情的开端,是我读过的元杂剧中,最为理想主义与美好的了。从这看,这段缘分,是美妙的。墙头马上,月下花前,乃是姻缘天定也!

        其四,李千金真乃真性情也!先是一见倾心裴少俊,回诗一首“深闺拘束暂闲游,手拈青梅半掩羞;莫负后园今夜约,月移初上柳梢头”,坦然相见。被发现也不慌不忙,为爱走天涯。面对裴少俊畏惧父亲不敢发声时,李千金站出,英勇斥裴少俊“读五车书,会写休书······兀的不笑杀汉相如。”比起以往元杂剧一贯的依附男子的女子性格,李千金倒是显得率真可爱与豪爽。面对丈夫父亲的羞辱,勇敢为自己说话。认为这姻缘天赐,心中只裴少俊一个,效仿那卓文君夜奔相如。“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是质问,也是一种洒脱无畏的性情,不输于他人的勇气。因此,即便是最后一无所有,面对丈夫与公公的认错,也依旧毫不让步。只因心中那一股傲气。

        其五,与传统大圆满或者是悲剧的结局不同其五,与传统大圆满或者是悲剧的结局不同,《墙头马上》的结局意蕴深长。失意归来的李千金得知自己的父母因为自己的任性离家而忧思去世。“此时此刻,她才知道花正开时往往被风摧残,月正圆时常常被云遮掩,人刚有快乐时常会遇到撕心裂肺的痛苦。”现实巨大的悲痛让她一时间无比凄凉。回想过往种种,她最终一无所有。故事的最后,裴少俊考得功名,亲自来赔罪。李千金怒斥他:“常言道好客不如无,抢出去又何如,我心中意气怎消除?你是窨付,负予何辜?既为官怎脸上无羞辱!你道我不识亲疏,虽然是眼中没的珍珠处,也须知略辨个贤惠。”比起以往大家闺秀的套路,李千金是及有傲气的,她在意的不是谁的爱,而是心中的独立与原则。第二个来赔礼道歉的是裴尚书,李千金依旧怒斥:“恁母亲从来狠毒,恁父亲偏生嫉妒。治国忠直,操守廉能,可怎生做事糊突?幸得个鸾凤交,琴瑟谐,夫妻和睦,不似你裴尚书替儿嫌妇。”一番话说得李尚书哑口无言。李千金的心是坚定的,她不在乎所谓的爱情,只是要一个说法。面对丈夫与公公的道歉,她不会动摇。最后,是孩子的哀求使得她一颗心软化,道一声:“罢,罢,罢,我认了罢。”但这种结局,却只是一种妥协,对亲情的妥协。“不是我家丑事将今喻古,只一个卓王孙气量卷江湖,卓文君美貌无如,他一时窃听求凰曲,异日同乘驷马车,也是他前生福,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是傲骨,也是无奈,到底是意难平!

        在那个时代,用惯了才子佳人大家闺秀的套路,我以为《墙头马上》确实算是做了一种革新。至少站在女性的立场上来说,女子的性格不再是单一地依附于男子,而是独立起来。在男权社会中,更是在男性作家偏多的情况下,这种女子的出现,无疑是一种革新。

        但也许人人都说《墙头马上》是个两情相悦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好结局,我却是不敢认同的。李千金最后的选择只是在一个女子生子后为了孩子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但她自己逝去的双亲不再来,在她受刁难时裴少俊的袖手旁观,与公公的刁难,无疑将永远是她心中的一道伤疤。

        何须多言,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写在后面的一些话:

元杂剧听起来是及其好听的。虽然很多观念今日不敢苟同,但是在我们摈弃那些糟粕的时候,希望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能继承与发扬。

最后,感谢您读到这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