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运河》: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先河之作

2022-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冷眼观史

近日,观止读书会以“中国历史地理学开先河之作”为主题,在各大社群进行了《中国的运河》这本书的线上读书会分享活动,共有1500余位会员参与,反响热烈。

水道的运输诚然经济而省力,可是水道也有它的缺点。水道经常是一定的,不管是上溯或顺流,所能达到的地方总是有限的。这在上古小国寡民的时期,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后来由于人们活动的区域逐渐扩大起来,就会感到不大方便。

当时中国内部几条主要河流都各自成为一个系统,要由这个系统中的水道到别的系统中的水道,常须大费周折,甚至于不可能。克服这种困难,自然需要利用陆道以补不足。陆道的运输本来不经济,而辗转起卸又增添了若干麻烦。所以后来就有人设法以人工开凿运河,沟通本来不相联贯的水道,使舟楫得以直接往还。

这种运河的开凿是补充自然水道的不足,是交通上的一个大进步。

司马迁对于早期的运河曾经有过概括的叙述。他说:自禹治洪水之后,“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以通宋、郑、陈、蔡、曹、卫,与济、汝、淮、泗会。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于吴,则通渠三江五湖。于齐,则通淄济之间。于蜀,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司马迁这段概括,详细靡遗,可以据以论述。

司马迁在这些运河中没有举出哪一条运河开凿最早。

说起最早开凿运河的,一般都是说到吴王夫差。这是指鲁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夫差开凿邗沟以沟通江淮间的事。其实最初开凿运河的不是吴王夫差,而吴国第一条运河也不一定就是邗沟。

最初开凿运河的是楚国,而不是吴国。楚庄王时(公元前613年—前591年),孙叔敖曾经在云梦泽畔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沮水由今湖北远安县东南流,经当阳县而南入大江,距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西北)还有一段道路。沮水下游也在云梦泽附近。

当时如何激沮水,却难得说清了。这宗事见于三国时缪袭等所撰的《皇览》。缪袭等何所据而云,不得而知。因为时代离得过远,又不易详究其间传说的缘由,所以有人就不大相信。

不过云梦所在的地区乃是一个水泽之国,就其近岸之处设法整理,以便通行舟楫,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时注意水利的楚相孙叔敖,曾整理过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北)的水道,安见他不能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不过却也不宜过分夸大。过分夸大而迤出史料的限度,那是史家所应忌讳的。

再往后去,到楚灵王时(公元前540年—前529年),也曾在郢都附近开渠通漕。

据说楚灵王当时筑了一座章华台,开渠的目的就是便于章华台的漕运。章华台在郢都的东南。据后来记载,郢都附近有条扬水,就发源于郢都的西北,经郢都之南,东流于今湖北潜江县西北,注入沔水。沔水就是现在的汉江。

扬水南侧有一个较大的湖泊,与扬水相通,名为离湖。这章华台就在离湖的侧畔。由于有这样的河流湖泊,就是施工也是比较容易的。所谓开渠可能就是疏浚水道,使之易于行船;也可能是在郢都和扬水之间,或是在离湖和章华台之间开凿过渠道。因为河流和湖泊里是用不着再开渠的。不过这和孙叔敖的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地相比较,规模应是大得许多了。

孙叔敖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可以说就是司马迁所谓的“通渠汉水云梦之野”。

前引司马迁的话,是说“于楚,西方则通渠汉水云梦之野,东方则通鸿沟江淮之间”。司马迁这句话也为班固所引用。《汉书·沟洫志》作“东方则通沟江淮之间”。以《沟洫志》证《河渠书》,则《河渠书》分明误衍“鸿”字。鸿沟在济、汝、淮、泗之间,不能远移至江淮之间。江淮之间的沟应为吴王夫差凿于邗城之下的沟。

不过也有不同的意见。据说,司马迁在这里所说江淮之间鸿沟并非衍文,乃是指淝水而言。

淝水怎么能成为“鸿沟”?这是经过人工开凿的结果。淝水之西本来有一条沘水,就是现在的淠河。沘水和淝水之间有一个期思陂,一名芍陂,这是人工壅沘水筑成的。芍陂规模相当广大,西容沘水而东通淝水。淝水本来北入淮水,由于芍陂水灌入,抬高了水位,直高过淝水源头,溢过所在的山冈,和其南的施水相连接,因此施水也称为淝水。

施水本来南入巢湖,巢湖南通大江。这样就形成江淮之间的运河,也就是司马迁所说的“通鸿沟江淮之间”。据说这条“鸿沟”也是楚相孙叔敖所开凿的。

孙叔敖在这里有关水利的建树,始见于《淮南子·人间训》。《人间训》说:“孙叔敖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期思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北,雩娄在今固始县东南。两地皆距沘淝两水之间的芍陂尚远,其间似无若何关系。

《后汉书·王景传》说:“(庐江)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

《水经·肥水注》也说:“(肥水)又东北经白芍亭东,积而为湖,谓之芍陂……言楚相孙叔敖所造。”期思之陂是否就是芍陂?还有待于研究。

这里就以沘、淝二水之间的芍陂而论。这里是一片平原地区。虽说是平原地区,也难得一平如砥。芍陂规模诚然广大,若说是芍陂灌入于淝水,促成淝水倒流,甚至倒流过了源头,南流入于施水,似难与实际相符。……

《中国的运河》不仅是讲运河史,也是讲运河史上的历史。史先生意在阐明,一部中国运河史,一方面是反应人与自然之关系的历史,另一方面,也是运河与各时期社会状况交互影响并关乎朝代兴替的历史。

该书基于严谨考据的观点俯拾皆是,比如隋代的灭亡竟和炀帝修运河造成苛政有关;唐朝之所以兴旺,竟得益于前朝留下的运河遗产;元朝因为迁都至北方,直接影响运河修建的方向,竟成为中国历史上一大变局。

史念海先生通过本书,阐明了运河之于社会历史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极大更新了读者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同时,作者“为世所用”的态度将本书的落脚点放在为现实提供方略上。比如:为使运河得到整修,必须恢复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植被覆盖问题。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减少黄河中下游的泥沙淤积。

史先生在本书中的研究成果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治理目前仍频繁发生的水患有极大的学术参考价值。

想要了解更多有关中国运河的内容和故事,可以看看这本《中国的运河》,相信你会有很多的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