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的铺垫我该从中吸取点什么
我的成长是随开放的节奏一起脉动的,唯少了勇气,缺了野心,所以到中年仍无业可守,是真正的打工一族。
孩子虽没当留守儿童,但也没有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借读生在外地早年是要回原户籍地考试的,大宝就是这样过来的。因要重新适应教学的差异,最终他没能多读上几年书,早早步入了社会走了我们一样的路,暂时以打工为生。小宝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择校赞助、补习等花了我们不少的钱,也没能提升到他太多成绩。现在可以异地升学,但只有5%到15%的指标。在广的非户籍生两万多人,只有不到1/5能上普高,将来参加高考,其余人只能去技校。这是父母为赚钱养家而牺牲的孩子们的前途。我们是得不偿失的,在外工作虽有比家乡有更高的收入,可花费也大,且孩子的将来也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异地生择优录取,比本市户口高出几十分的成绩,这比独木桥还难走的路,我们用他的前途在赌,是无奈,还是无知?
也许,对于优秀的孩子来说,在哪都是一样的结果,但对成绩不太突出的孩子来说,应该让他们回原籍地才是正确的方式。回老家上学,陪孩子一起面对,今天,也许我们也不会为小宝的升学焦头烂额。在家乡,以他现在的成绩,还是能上个较好的高中,但已没有机会了,注定只能往独木桥上去挤,能否顺利通过这条独木桥,时日也不再多。
若来日未了心愿,我们还得一家人从长见议,家人把心聚拢,力往一处使,不要让孩子再重复我们的生活,让他们的后代有个安适的成长环境才好。
有位供应商与我闲聊些往事,使我触动很大。他说,你们一直忠心耿耿,回报似乎也不太理想吧。孩子也渐大,得赶紧趁自己还干得动,出来趟一趟,以孩子(大宝)的喜好特长为重心最好,如果你们有好的项目也不错,与孩子一起干上五年,他成家,你们也该放手了。但如果再让孩子走你们的老路,那你们在外近20年的付出就不值得了。这是肺腑之言,也是我们该认真思考一下,值得扶择的五年计划。
走在外面的街道上,看似一样光鲜的行人,实则很多是被迫无奈。有家乡,却没有家,异乡又难成故乡。灵魂在飘荡,打工的一族人,城市建设的劳动者,用青春最好的年华,卖着苦力,最后却没有个落脚的地。孩子也一起受苦累,不是留守在家与父母遥隔千里,一年难见上一面,就是如无根的浮萍,与父母在热闹的城市迁转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