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力-3 | 4个方法帮你快速提效新知识的教与学
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需要用已知作为基础!
今天继续阅读《认知天性》,深化了对这句话的理解。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举个例子。一个飞机驾驶员在驾驶的双引擎飞机发生其中一个引擎故障的时候,要能够做到镇定地改用一个引擎控制飞机的降落,那他必须先知道如何驾驶两台引擎都正常的飞机。再举两个例子,一个学生想要学习三角函数,那他必须先知道代数和几何的相关知识;一个木匠想要做成一件木匠作品,他必须已经掌握了锯、削、刨等木匠的基本功。
所以说不管学习什么新知识,都需要有“已知”作为基础。因此想要学好新知识,就要充分挖掘、利用“已知”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利用已知学新知呢?有没有好用的方法?
作者根据认知天性研究,提出了四种方法。
其中一种方法,称为“细化知识”。
细化知识,也就是理解新知识的过程,细化的方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新知识表达出来,把新知识和已知的知识联系起来。当学习者越是能够把新知识和已知的知识关联起来表达和理解。越能阐释两者之间的关联,那么就越能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当学习者能在新旧知识间找到越多的关联,那么就越有助于记忆。举个例子,你如何理解“热空气的湿度比冷空气高”这个新知识呢?我们可以想想已知的生活经验,例如空调机背后会滴水;夏天突然下一场暴雨,闷热的天气会变得凉爽;北方比南方冷,去北方旅游的南方人经常干燥得流鼻血。当你想到这些已知的生活经验,是不是一下子就打通了对“热空气的湿度比冷空气高”这个新知识的理解了呢?
把这个方法迁移到教与学。
如果你是老师,当你在教学一个新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尽量的找到与这个新知识相关联的学生的旧知识或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理解新知的例子。例如,前不久我在给九年级学生讲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个新知识点时,我打了个比方,我问学生: “当前m国全方位多角度联合其盟友打压我们国家,就像你原先的朋友突然联合你的其他朋友孤立你,不跟你玩了。那么,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如何应对最关键?是一蹶不振哭哭啼啼还是打击报复,亦或是另起炉灶找新朋友?”学生说,“他们不跟我我,我就找别人玩。”我说,“一样的道理,当前m国和其盟国孤立我们,那我们就要把眼光放长远、放广阔,通过改革让自己更优秀,通过开放找到更多愿意更我们玩的朋友。这才是最关键的破局之招。所以,这就是把改革开放称为“决定当前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的原因。”学生都有交友的经验,借助这个例子帮助学生理解上述新知,果然事半功倍。再举个例子,教到另一个新知“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我借用了学生在八年级已经学过的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知识,给学生以下这组数据:

我问学生: “GDP在世界的占比从唐代的30%一路降到1978年的1%,是因为什么?”学生回答,“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之间,都没有改革改革开放。”我接着问,“那么从1978年1%开始又一路升到18%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从反面和正面都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如何你是学生,面对新知识,要想真正理解,一定要逼着自己去联系旧知旧经验,给每个新知至少配一个自己熟悉的例子帮助自己理解,如何能用这个例子结合自己的语言去向别人介绍这个新知,那么效果就更好了。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三种方法,我简单概括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