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普

给孩子讲宇宙

2020-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CHOSEN1_0070

本周阅读了《给孩子讲宇宙》这一本书,虽然说是给孩子讲的宇宙知识,但是在这本书当中,我还是学到了很多有关宇宙的冷知识。说是冷知识,其实还是又一点不恰当的,因为这所有的知识,都是和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产生息息相关的。

想必大家应该都看过《三体》这本书吧,书中的三体问题其实就是天体力学中的基本力学模型,也就是想知道几个(在问题中指三个)天体在万有引力的正常作用下运动的规律。所以说,在宇宙中,当一个从地球发射的航天器经过其他行星的时候,会发生什么呢?其实在三体问题中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地球,太阳和月球的运动,但是关于航天器的问题却是一个困扰了学术界300多年的难题,直到米诺维奇在计算机的帮助下计算出了正确的结果。在航天器经过某个行星的时候,行星会用引力把航天器吸引过来,并且,此时的行星也在不停的自转,也就会带着航天器一起跑,并把自己的速度传给航天器。所以,只要靠近行星的时候航天器速度够快而没有被行星“捕获”,在离开行星的时候速度会比靠近的时候快的多。这个就是“引力弹弓”效应,是人类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此之前,人类发射的最远的航天器不过也只到了火星,但是有了这样一个效应,人类就具备了探索整个太阳系的能力。

再说一个让我非常震撼的地方,就是人类的存在是有多么的渺小,而人类的产生又是有多么的随机,简直就是一个绝对的偶然机会,才有了这样一种叫做人类的物种。首先我们都知道,在宇宙的原始形态当中,物质的分布是完全均匀的,知道量子涨落发生以后,宇宙的物质分布开始变得不均匀。物质分布紧密的地方比物质分布稀疏的地方要多了十万分之一的不均匀性。也就是这十万分之一的不均匀性,才形成了所有的天体。难道只有十万分之一才可以形成这许多的天体吗?是的。要是这个不均匀性大于了十万分之一,所有的天体都会变成黑洞;而不均匀性小于十万分之一的话,就不会形成任何的天体。也自然不会有地球的存在,更别说是人类了。除此之外,人类就是在地球上,也是绝对幸运的。要知道,地球一开始的环境可不像现在这样。虽然是处于宜居带中,但是,一开始的时候,地球的自转速度可比现在快的多,每10个小时就能够自转一圈,所有内部的活动也比现在活跃。最严重的,可能就是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啸等等的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远远高于现在。曾经有一部灾难片叫做《2012》,所描述的灾难是我们现在看来胆战心惊的,但是电影里面所描写的场面,和45亿年前的地球相比,都算不上什么。这样的局面一致持续,直到有了月球。月球的产生其实也说得上是一个巧合,也就是一个像火星一样大的天体撞上了地球,把地面上的撞到了天空中,形成了新的天体,也就是月球。当中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像火星一样大了,要是这个撞来的天体比火星大的话,很有可能地球就被完全摧毁了,但是如果比火星小一点的话,就不足以让物质冲到宇宙中,形成月球。那月球有什么样的重要性呢?月球的引力和地球的引力相互作用,才有了现在我们环境宜居的地球。

所以说,在宇宙面前,人类的这点力量真的有什么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是却还是有狂妄的人类觉得人类有多么的了不起,还是对地球不尊重,不在意。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自然,对地球,对宇宙的敬畏之心。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