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贾谊于长沙
对于贾谊的早逝,晚唐的罗隐《湘南春日怀古》说“洛阳贾谊自无命,少陵杜甫兼有文”,王安石的看法是“怀王自坠马,贾傅至死悲;古人事一职,岂敢苟然为”。苏东坡说: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所以,也就不会奇怪毛主席为什么会情有独钟于贾谊,既惋惜“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梁王堕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又慨叹“少年倜傥廊庙才,斗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异长沙傅,空白汩罗步尘埃”了。
正门上方“贾太傅祠”四个镏金大字,正门两边是清嘉庆进士祁隽藻题联:
庭列瑶阶,林挺琼树;
荣曜秋鞠,华茂春松。
两边的对联是:
绛灌亦何心,辜负五百年名士;
沅湘犹有恨,凭吊千万古骚人。
意思是:排挤贾谊的丞相周勃、太尉灌婴,你们怎能忍心伤害像贾谊这样五百年才出的人物?我们湖湘人现在还恨你们,要在贾谊故居纪念千千万万像贾谊这样的有才之人。
太傅殿,黑底的门匾上刻着三个绿色的篆书大字“太傅殿”。门旁对联为清胡启爵撰书:千年祠宇巍然在,多少文人拜下风。殿门是清代道光时期的进士杨瀚题写的对联“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上联是集唐代王维的诗句,下联是集唐代李商隐的诗句。两边梁柱上乾隆时期进士江苏武进人左辅所题的对联:亲不负楚,疏不负梁,爱国忠君真气节;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行地大文章。整个太傅殿并不大,两边各一个厢房,陈列着贾谊故居史略、贾谊的思想体系,包括民本思想、治国方略、经济政策、教育理论、统一主张等等内容,此外还有杜甫、韩愈等文人骚客们缅怀贾谊留下来的诗词。看到这些,你不能不感慨,一个只有三十三年生命的年青人竟然为后人留下了这么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
漫步在贾谊故居的第三进——寻秋草堂。如今寻秋草堂已经被保护起来,游客不得进入。隔着那条红线我们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正堂的中壁上悬挂着一幅古人访友图,旁边是一副集诗联,上联是唐代刘长卿的“秋草独寻人去后”,下联是清代黄遵宪的“断流空吊水无情”,横批则是“天下治安”。这也是贾谊终生追求的目标。对联读来,不禁又心生感触。古人已远,楼阁依旧。多少贾谊事,多少书生意气,尽付湘水中。
院子的北侧靠墙处,翠竹簇拥着一座飞檐四角亭。亭内是一口黑漆栏杆围着的双眼井,井水离地面约一米左右。这就是贾谊井。北朝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湘州郡廨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如壶。旁有一脚石床,才容一人坐,是谊宿所坐床。又有大柑树一。”这以后,历代几乎都有对此井的记述,称太傅井或壶井。它应该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且连续使用至今的古井。亭两侧石柱上的对联曰:“不见定王城旧处,长怀贾傅井依然”,是出自杜甫的手笔。因此,贾谊井又被称作“长怀井”。贾谊曾经亲手种植在井旁的柑树如今又在贾谊井附近重植,这已经是历朝历代重修贾谊故居的惯例。看过后感觉到贾太傅似乎正缓缓向我们走来,古井流传至今的正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风流和文采。
佩秋亭,该亭始建于清光绪二年,亭前有一副从清末史学家钱大昕《贾太傅宅》一诗中截取的的对联:“石床柑树亦云徂,故宅犹传贾大夫。”对联是使用棣书写的。亭内陈列有贾太傅石床及大汉敕刻贾谊记功碑。这个坐卧两用的石床,是贾谊为适应长沙的潮湿气候专做的,保存了两千多年以后,在大跃进的年代下落不明。園內立有一块刻有贾谊《大政下》名句的巨石,上面写有:“民之治乱在于吏,国之安危在于政”十几个红色行书大字。这是贾谊在2000多年前讲的,发人深省!也值得现今的为政者多看看、多思考。这段名言就像他留给后世人的其他文赋一样,永远是那样精彩、深沉、耐人寻味!
我也仔细看了附近的“古今咏贾碑廊”,碑廊陈列的是历代修复贾谊故居后,由湖南巡抚以及重要名士撰写的碑记。另外一部分是唐宋以来历代名流参观贾谊故居后留下的诗词,由当代著名书法家题写的其中二十一首。我较为欣赏的是唐代刘长卿和清代钱大昕这两首:《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臣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寞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贾太傅宅》(钱大昕): “石床柑树迹云徂,古宅犹传贾大夫。世已治安偏上册,贤如絳灌尚嫌儒。洛阳太守封章荐,宣室君王礼数殊。如此遭遇良不薄,未应向鹏寄揶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