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5.31】反思日记

2022-05-31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翻书

【行】

①第六期樊登讲《论语》结束了,学费秒返。我又继续报名参加了第七期的学习,算上这期,我参加四期了。已经完成的近100天的《论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②今天表姐的公众号又更新了,介绍她收藏的一些日本乡土玩具。表姐曾经也给我送过一只日本马的玩具,今天她在公众号里介绍了几种,不知她送我的是哪一种?

以下是表姐公众号里的文字:

      日本的东北地区,自古以来盛产马匹,马的形象随处可见。尤以八户的 “八幡驹” 、仙台的 “木下驹” 、福岛的 “三春驹” 最为有名。
      “铛铛马” 也是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取材自岩手县盛冈市每年最重要的节日——盛装马巡游祭典。到了每年的端午前后,当地就会给100匹马披上色彩艳丽的装饰,一路行进十多公里,队伍浩浩荡荡、马铃声清脆悠远。
      这两匹雄赳赳的马驹颈背挺直,似即将迈开步伐 “蹄哒” 开跋。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倘若心头有一匹昂扬的马儿,也许可以时时鞭策自己不断前行吧。

③继续完成《红岩》听书稿。

【思】

樊登老师带领大家读《论语》这种学习方式,我觉得很适合有严重拖延症的自己。课程设计就是把目标变成习惯的很好的方式,现在每天不打卡完成作业,感觉都少做了一点事情。

课程是每天两节,最长20分钟左右就可以学完,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可以参考樊登老师的提示,写出50字来并不困难。写得多了,自然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对有些内容都敢于大胆批判了。

另外还要读出每天学习的内容,加深印象。不知不觉间,整本《论语》就学完了,还感觉学得特别扎实。有时遇到事情,不自觉地《论语》中的句子就能脱口而出。

因为要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我送给很喜欢读书的一位年轻同事一本书,史蒂芬·柯维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为纪念。

想着在扉页上写点什么,想了很多话,都觉得有不太合适的地方,最后写下的是四个字:“君子不器”。我觉得这四个字比我想的一大堆话都更契合我的想法,也更有力量,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文约义丰”,也是读《论语》100天后我的收获和提高。

【学】《中国儒学三千年》:马勇

本书开篇就引用了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先生在巴黎和会上的一段话,他在向世界列强抗辩中国不能失去山东的时候是这样讲的,他说,中国人不能够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够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山东孕育了孔子,孕育了儒家,这是我们所有华夏儿女心中的圣城所在。

儒学的起源要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制礼作乐的目的是重建和稳定社会秩序,因为周朝新建,需要让大家感受到整个国家的秩序恢复稳定了,所以周公旦开始制礼作乐。孔子对他之前的礼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重新整理了早期儒家的种种文化资产,并保存了下来,成为先秦时期儒学的集大成者,所以后世将孔子尊奉为儒家的开创者。

自此而后三千年,直到今天,儒学有起有衰,但始终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每一个时期,当儒学走入教条和僵化时,都有大儒与时俱进,把当下鲜活的生命力赋予儒学经典。本书可以看到儒学是如何跟我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素养和修炼的。

【悟】

①孔子有没有真的问礼于老子呢?《史记》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但历史上其实有争议。《史记》记录,老子对孔子很不客气,说孔子说的那些东西,讲这些礼法的人的骨头都已经没有了,他却还在讲这个。

而且骂孔子:“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就是我跟你没什么好说的,你把你的那些欲望、骄慢都放下就好了。孔子听了以后非常受震撼,说连鸟兽我都能够捕捉到它的踪迹,但是老子这个人“其犹龙耶”——这个人像龙一样,是没法捕捉的。

孔子这种反应也超出普通人的认知,他并没有说从老子那里得到了什么教诲,有什么收获,只是玄虚地说老子如龙,如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说法即来源于此吧。但对于老子来说,他认为孔子不是同道之人,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②关于孔门弟子的“一花开五叶”,是孔子在公元前479年去世后的传承。

一是子贡。子贡为孔子守孝六年,又是当时天下的巨富。但子贡努力地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做贡献,在学术上没有太大的作为。所以很多弟子从子贡的管理之下脱离出来,或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比如曾子。于是引发孔门弟子们各奔东西、自立门户。作者说,这件事情是孔门弟子的一场“政变”。

二是曾子,孔子曾经评论曾子“参也鲁”,说曾参这个人不聪明,但是曾子这个人特别地用功。曾子教育了孔子的孙子子思,而子思又教育了孟子,这是一条脉络。

第三条脉络就是有若。有若和孔子长得非常像,孔子去世后,弟子们怀念老师,就让有若坐在台上,像孔子那样讲经。但大家说他讲得不行,根本回答不了弟子们提出的问题,因此在台上讲经的时候被人赶下来了。但是有子也曾经在《论语》当中讲过“礼之用,和为贵”这样的话,对孔子学说也还是有继承和发展的。

第四派是子游,子游提出过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说的“大同社会”、“小康社会”,这些概念是子游提出来的。

第五叶的重要人物是子夏。《春秋》一共分三传,除了《左传》之外还有《榖梁传》和《公羊传》,公羊高和榖梁赤这两个大儒都是子夏的门人和学生,子夏的弟子非常有作为,有很多留名下来的知名弟子。

③为什么是孟子而不是其他人成为“亚圣”。这就是所谓的乱世出英雄,担得起风险,才有资格得到荣誉。孟子就是那个在危难时刻,有能力起到挽狂澜于既倒作用的人。

孔子门人“一花开五叶”,作为子思的学生,孟子传承了曾子的学说。同一时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杨朱和墨翟的学说也受到大家的认可和喜欢。

杨朱是道家第一阶段的代表人物,他的两个基本思想是“人人为自己”和“轻物重生”。强调的是每个人只需要为自己负责,只需要自私自利,这个社会就自然会运转得很好。

而墨子是孔子最坚定的反对者,二者的主张南辕北辙,在当时与儒家并称为“显学”。墨子根本目标是“交相利”,就是“兼爱非攻”。

这两种极端的言论,迎合了普通人追求纯粹和绝对的喜好。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儒家如果不应对杨朱和墨子的挑战,则有可能会失去话语权了。

孟子强调:“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能言距杨墨者,圣人之徒也。”就是能够打败杨朱和墨翟的人,就是圣人之徒。真正回应杨、墨挑战的人是思孟学派,孟子构建了儒学道统,写文章对杨墨学说进行了批判。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孟子的学说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但从当时儒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从儒学史的意义上看,孟子在这两方面的努力,不仅挽救了儒学,拨正了儒学发展的方向,而且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亚圣不是曾子,也不是颜回、子贡,而是孟子的原因。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