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简书电影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2018-04-29  本文已影响2358人  祥林二嫂

01/嫁一个有房子的北京人

嫁给一个有房子的北京人,这是小晓的新年愿望,整个一年甚至说整个一生她都在为此努力,直到遇见林见清。

小晓是个孤儿,虽说她还有个妈妈,却是一个只会在过年那天寄一盒巧克力给她的妈妈。她独自一人在北京闯荡,每逢过年又独自一人回到家乡,去空荡荡的屋子里,陪一陪再也看不到的爸爸。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会每天把“有一套房子”挂在嘴边,她只想在这个一眼望不到边的城市里,有一个家,过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人生。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而自从遇见了林见清,她开始向爱情妥协,不在乎他只是一个卖黄碟的没房的异乡人,不在乎和他一起贫穷,陪他一起流浪。有人陪着一起挨饿,有人帮她出头打架,有人和她一起抢一份面,他们没有房子,却有了家的感觉。那种爱情是甜蜜而幸福的,是完全不被物质浸染的,那时候,他们把买一套房子作为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日子虽苦,却从未灰心。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最开始知道奶茶的电影选了周冬雨做主角,失望至极,直觉得现今她的人设完全不符合这个角色,而看过以后却发现她让人惊喜。我喜欢她那一笑,眯着眼的笑,流着泪的笑,乐观坚强的笑,每当她笑的时候,我都会不自觉地希望她过得好。像见清的父亲一样。他撑着那个小饭馆,做着他的粘豆包,一直没有倒下,因为他知道,那是见清的家,是小晓的家,是这两个孩子累了,倦了,受伤了,可以回来避风的地方。

——做父母的,你们和谁在一起,有没有成就都不重要。

父母不会嫌弃,只可惜那个年少无知的见清嫌弃。像我们所有背井离乡的游子一样,带着几分不舍与无奈,更多的却是不愿再回来。

——如果在咱们遥江镇,我一眼就看见我的未来了。

“东北能给你什么”,朋友问我。

“能给我家。”

这是北京所不能比的。

可我仍不愿回去。贫穷,落后,过着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像《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依,带着几分对于家乡的鄙夷。

我们都中了北京的障眼法,在北京有个房子,如此我才能活下去,活在自己想要的生活里。在没遇见林见清前,方小晓是,陈可依是,我们也是。

可我们却忽略了,即使身在北京,也有人过着一样重复而单调的人生。

——你现在也是,一眼就看见未来了。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02/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同学聚会可以说是见清与小晓之间爱情的转折。不屑的嘲笑、狼狈的对比、付不起的账单、被识破的牛皮……这一连串的打击几乎完全粉碎了见清的自尊,让他觉得丢脸,觉得抬不起头,他喝得烂醉如泥,满嘴脏话,涕泗横流。于是他暴躁、堕落、敏感,钻进了金钱的牛角尖。因为我们终于知道,没有钱根本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却忽略了,有了钱也可能失去自己想要的一切。

终于,小晓离开了他。于是他的人生像开了挂,他重拾斗志与灵感,去完成他尚未完成的游戏设计,继而一夜成名。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如果当初我们没有分手。

——那你也许就不会成功。

他用银行账户里的第一笔存款买了一套房子,他终于拥有了自己的房子,他以为这样小晓就会回来。可小晓再一次彻底的离开了。

——我已经尽我所能给你想要的。

——可我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我了。

一个女人,当她在你没有房子的时候爱上你,她所想要的,绝不仅仅只是一套房子而已。可惜林见清不懂,他把所有的力量,在他人否定的目光里,变成了一种对物质能力的偏执。

而当我以为我已经有能力给你一切的时候,其实我什么都没能给你。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他们过得并不好,我知道,至少是大多数,那些刚刚毕业就在一线城市里摸爬滚打着,想要站起来的人。

朋友来电说,她想换工作了。不到三年,这话我听了六七次。她频繁地转换着岗位,尝试所能触碰的各种行业,想去寻找一份价值、兴趣与能力一体的工作,当年那是我们共同的规划与愿望。我以为这次不过是像往常一样,成为她一个一跃即过的转折点,但她说,可我不能辞了这份工作,因为我没有钱。

——那你是为了什么在工作

——为了钱啊

而我呢?

为了钱。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男朋友说,“我觉得愧疚”,他对一个前来应聘的小姑娘吹了牛,撒了谎,他说他明知道这份工作不是她想象的那样,给不了她想要的东西。

“可你至少给了她一份工作。”

一个在北京孤苦无依漂泊了两个月、七个月、一年甚至两年的人,你不知道那所谓的梦想,是不是都早已经随着层层下跌的期望薪资,化成了灰。

她只要了5k,那个有了一年多工作经验的姑娘,在18年北京物价与房价的背景之下,她的期望薪资只有5k,我想她现阶段更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这就像是《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依,无论最开始他们怀抱着怎样的梦想,在物质与现实的考验之下,都化成了为金钱而战的使命。

这也是《后来的我们》里的林见清,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那句要给你一切的豪言壮语,终究在现实与欲望面前,化成了男人可悲的自尊。

——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

——却没有了我们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03/两百万句对不起

在见清设计的那款游戏中,有一个留言功能,“找到她时,帮我说一句对不起。”两百万条留言,两百万句对不起,两百万段故事,两百万次错过与回忆。

——I miss you

“来不及好好告别,空留一段,记忆的线。”就好像《大话西游》好像《致青春》好像《半生缘》当我们被这些故事打动时,其实是因为我们终于认识到,那不经意的一次两次错过,竟成为了永恒。

如果能给我一次重新来过的机会。

可惜,我们之间,只剩下如果。

可惜,没有如果。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我被《后来》刷了屏,我想许多人都和我一样,这种感情比《前任3》要来的汹涌,那会儿,即使有很多姑娘在电影院里哭花了妆,有很多情侣更用力地握紧了彼此的手,我仍觉得,感情是不作死就不会死的东西。

直到《后来》再一次刷了我的屏,我才认识到,每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每一段故事里,都是怎样的哭过、笑过、又错过。在还不懂爱的年纪,成为了彼此生命中的遗憾。而后来,当我们终于学会了如何去爱的时候,还能不能在人海里找到你。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缘分这事,能不负对方就好,想不负此生真的很难

电影看完,许多人在朋友圈里互问,“你哭了吗?”也有人问我,我点点头,毫不避讳矫情与做作,不避讳我们是不是早已过了那个为爱情伤感的年纪。只是经历过爱情的人,对于错过这两个字才愈发敏感。愈发觉得,只要还在一起,就是幸事。哪怕此刻的我们,也许过得并不那么如意。

你去看看。我对男朋友说。

“怎么了,有感触了啊”

“去看看”

我不断重复这三个字,无论曾经是否失去过爱情,此刻只想紧紧握住身边人的手,去避免再一次可能会来的遗憾。

——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那我希望我们永远都不要有故事。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04/好好说再见

喜欢整部片子,喜欢片子里充斥着的静默与欢喜。那种撕心裂肺的欢喜,那种在静默的重逢背景之下,更加撕心裂肺的欢喜。

奶茶用黑白与彩色来标记现在与过去,让人看起来有一种时空倒错的混沌感。直到见清讲出伊恩与凯莉的游戏设计时,才让人恍然发现镜头切换之间的良苦用心。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如果在你的游戏里面,那个男的再也找不到那个女的了怎么办

——那这个世界就再也不会有色彩了

因为失去了你,我的世界从此再无光亮。

时隔多年,伊恩再次与凯莉重逢的时候,伊恩已为人夫,而凯莉,也重新变回了那个想要大房子的姑娘。

——过完年我就要搬到美国去了,因为我俩在比弗利山庄买了个大house。

“只是后来我们依然孤单,你换了几站,我一直流浪。”在凯莉的世界里,伊恩已然是她唯一的,可以没有房子的,已逝的爱情。

一直喜欢奶茶,喜欢了十几年,从那首《后来》开始,喜欢她的歌,喜欢她的样子,喜欢她的才气,还有她被人说烂的故事。那个称她为“奶茶”的男人,被她写进了歌里、故事里、散文里,被她留在了她心里。

《后来的我们》|我终能不负愿望,却负了你 我不喜欢她的每个作品都被揣摩是否与陈升有关,我不喜欢看她每次被人提起时都连带着那个故事被旧话重谈,可我却也依旧忍不住猜测,猜测小晓那最后一句的再见、微笑与拥抱,是否是那段与他有关的故事给的灵感。我仍旧不得不承认,我喜欢她,却是因为她那个讨了却没得的拥抱。这种喜欢,让我不愿过多地去谈论她,去分析她,去挖掘她,却会让我在听说她导了电影之后,按捺不住冲动想要第一个去看。

那种静默的方式,是她的方式,也是我喜爱她的方式。

——这次咱们好好说再见

——林见清,再见

——方小晓,再见

——陈升,再见

对于那些已经错过的人,也许我们欠的,不再是一个未能完成的未来,仅仅是一句作为结尾的再见。

于是,释然了。于是,他们重新找回了属于自己的颜色。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

——会的。你会找到那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