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头条

2021-05-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苇潇潇

今天,我尝试了一下微头条。

发现搜索能力,很重要;讲故事能力,很重要。要是这两样不好,做起来可能就要很吃力了。

一个白天,我才写了两条微头条,只能做到注意开头,其它的还没琢磨明白。

但我们一个小伙伴刘非,他就很厉害,微头条一上手,就能是带着试错意识,一条条地尝试,而不是闷头就写。

晚上他告诉我一个经验,评论区带话题,能引读者评论,我明天试一下。

而且他每写一条,都分析后台数据,再做复盘,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很快就做到心里有数。

他的这种能力,让我惊讶。

某些时候,我们埋头做事是对的,可更多时候,在埋头做事之前,是先要经过多次测试,多次复盘,才能确定出什么事,适合埋头做,什么事下次决不再做。

下面是我的两条微头条,第一条完全靠搜索能力,第二条是我脑袋里素材。

微头条一

1927年6月2日,颐和园昆明湖边,一个中年男人在吸完最后一口烟,就跨步向前走,飞身跃进了昆明湖中。

跳湖自杀的男人,就是写出《人间词话》的王国维。

1877年,王国维出生于浙江海宁县。15岁中秀才,21岁遇到他的贵人罗振玉。

罗振玉惊叹他的才华,于是资助他到日本留学。王国维为了实现“读书救国”的目标,短短几年,就精通德文、日文、英文,还精读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哲学家的著作。

后来罗振玉点醒他,全盘西化,可能到了中国,要水土不服。

这一下子惊醒了王国维,他在钻研西方经典时,又投入大量精力,研究诸子百家。

最后,终于他将自己打造成一个“中西合璧”的学者,准备完成救国梦想。。

但当时中国的社会,都在向着西方看,剃头发,穿西装,学西方文化,完全没了中国人的样子。

王国维见了心疼,选择逆流而上,留着一根长辫子,穿着一件长袍马褂,刺眼走在街头的人群中。

并不是他一定要留辫子,而是他要坚持住中国的文化,希望国人不要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全丢了。

他一个小文人,苦苦地坚持,如风雨飘摇的一片落叶,没有停靠的地方。

1924年,他被赶出紫禁城。

1927年,时代要扫清旧文化,他坚持的中国文化,已被视为垃圾。

曾经他的读书救国梦想,彻底破灭。

自杀前,他问他的学生,“有人劝我,剪掉我的头发,你怎么看?”

“还是顺应时事的好。”学生答。

“我总不想再受辱,我受不得一点辱。”王国维说出了思想不得自由,宁愿去死。

不久后,他就跳进了昆明湖,与湖水永存

微头条二

“今天,非打死你不可!”他揪住她头发,一拳头接一拳头打过去,接着又是一脚踢过去,直到她被打得坐在地上,躺在地上了,他还是揪着她头发踢。

这个她,就是名满中国的著名作家张爱玲;另一个他,令人想不到的,竟然是她的亲生父亲——张廷重。

父亲打她,仅仅是因为继母打张爱玲时,张爱玲抬手挡了一下。

父亲打了张爱玲,直接将她关禁起来,还派巡警日夜监控她。

直到她生病了,病了半年,差不多要病死了。父亲不但不找医生给她看病,还说了一句,让人心都要冻住的话。

“死了就在园子里埋了,也不会有人知道。”

张爱玲真是心凉了,半夜里扶着墙,偷偷地逃了出来,离开了有钱的父亲,到外面跟着母亲过。

而我们想不到的是,在北方哈尔滨的呼兰,有一个跟张爱玲的命运,有着惊人相似的女子

她就是萧红。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外人看来是谦谦君子,家里人看来却是暴徒,他对萧红从小暴力,常毫不留情地打她,甚至动脚踢她。

一次天空下着小雨,六岁的萧红,顶着一个酱缸,从外面乐呵呵地走回来,刚跨进门槛,父亲就一脚将她踢翻了,差点滚到火堆。

对一个才六岁的孩子,父亲就能下这样的狠手,可谓真是少有。

当萧红长到15岁,小学毕业。她跟父亲恳请读中学,父亲不肯。

萧红难过地躺了九个月,躺久了病了,父亲也是不理她,随她病去。

有一天,萧红又被父亲一巴掌扇过来,打倒在地上了。

而事情的起因,跟张爱玲没两样,同是继母的问题。继母跟萧红吵架,父亲就冲了过来,指着萧红骂,“你不要脸的。”

萧红反驳一句,“谁不要脸了!”

“啪!”

父亲抬手就抡她一大耳光,将她抡翻在地上。

骂着打着,等萧红长到了19岁,她跟张爱玲一样,就从父亲家里逃跑了。

她从北方的北方,走到南方的南方,到死都没再踏入父亲的家门一步。

萧红原名叫张迺莹,跟张爱玲可谓命运太一致了。

同是姓张家的女儿,同是富裕家庭出身,同是的挨父亲的打骂,同是有继母,同是逃跑,同是作家,同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

甚至她们父亲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一个叫张廷重,一个叫张廷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