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乡的土地上流浪(6)

作者:简宜贵
桐叶是坪山屯的日历,一张一张地翻过去,在小麦成熟的季节翻过去,在玉米成熟的季节翻过去,在红薯块根长大的季节翻过去,在农人忙碌的不经意间翻过去。一页一页地变皱,变黄,然后从时间的根部掉落下来,翻到八月的枝头,就露出一颗颗绿里带红成熟了的桐果。
6.桐子树,卷子树,油榨坊
坪山屯这个村庄有过“工厂”的,曾经。就是油榨房,在屯子通向山外的路口。
这个工厂有三个部门:原料部、榨油部和运输部。
原料部散落在屯子的山坡上,每家院子的某个角落里。
三月,温馨的阳光下,金黄的泥土散发出阵阵清香。土坡里,一个忙碌的身影不停地晃动,长辫子随着身体的运动有节奏地摆动着。其背景除了晴朗的天空,发黄的土地,便是一排排生长在土畔的桐子树,这个季节,桐子树已长出宽大嫩绿的叶子,开出了白里带着红丝的花朵。这种树生命力很强,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绿色的大蘑菇。桐花开得又繁又大,形状似喇叭,但很少有人欣赏它。大概它没有桃花、杏花娇艳的媚姿,也没有油菜花,槐花浓酽的香气吧。
女人渴了,放下锄头,懒懒地信步走到桐树下,伸手摘下一片桐叶,卷成锥状,走到土坎下的石窠里舀水喝。
喝足了立起身打了个水嗝,抬眼看看回家挑粪的男人还没来,又走到桐树下,摘下几片叶子铺在地上,小心地将屁股放到桐叶上歇息。随手拾起掉在泥上的桐花,看看布一样厚实的花瓣,再瞧瞧自己纤长却已变得有些粗糙的手,一声说不清道不明的叹息从心底发出。
三月的桐树刚上水,皮厚,坚韧,好剥。有孩童,砍下修长的桐树枝,削齐两头,然后握住两端向相反方向用力一拧,桐皮就完全脱离了木棒,握住桐皮一抖,木棒就脱落下来,一根完好的皮筒就制成了。然后再制作一截小皮筒插在大皮筒一端,用刀沿着较大的桐树枝螺旋式地向上割,剥下桐皮,再循环包在皮筒另一端,剥一丝桐皮扎紧,在皮筒上削几个小孔,一只桐皮号就制成了。将最小那端送进嘴里一吹,手指在小孔上起落,还真能吹出乐曲呢。
不过这种桐号得悄悄制作,被发现了是要被骂的,桐树是坪山屯的摇钱树,哪个允许你随便毁坏呢?
长成了的宽大筒叶是包裹食物的好东西。将食物包裹在筒叶里放在灶孔里的火炭里烧,其味道清香扑鼻。筒叶还是蒸制麦粑的好材料。一片筒叶包一个麦粑,蒸熟后趁热剥下来,麦粑上既有筒叶蒸熟后棕黄色的颜色,还有叶脉的印痕,而且混合了麦香和桐叶香味的麦粑还真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