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恐惧记忆是怎么形成的?

2019-04-07  本文已影响0人  米粒的歌

身体的记忆是怎么形成的?

举一个我最近突然觉察到的例子。

因为老公长期在外地工作的缘故,大多数时候晚上都是我独自带着孩子睡觉。我发现一个现象:除了我老公休假在家的时间,其他时候几乎每个晚上半夜我的老妈都会悄悄过来看我给嘟嘟盖好被子没有。

只要发现没有盖好,老妈就会说出指责性的话语:“哎呀小莉,你咋只顾自己不管孩子啊!哎呀小莉,你看看嘟嘟半个身体都在外面啊!哎呀小莉,你看你怎么当的妈啊!哎呀小莉,你看你睡得跟猪一样!娃娃怎么不感冒,你跟没带一样!…”那种强烈的全盘指责否定的话语让我浑身不舒服,怒火中烧,身体极度排斥。

但凡孩子第二天有点鼻涕喷嚏什么的,老妈一定会抱以咄咄逼人的指责:肯定是你昨晚上没给嘟嘟盖好被子!

可见,老妈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出于恐惧和不信任。不信任我可以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恐惧孩子没盖到被子会着凉生病。

长此以往,反反复复,这就令到我的身体形成一个条件反射:我害怕给嘟嘟盖不好被子,因为会被指责。我害怕老妈半夜过来,因为会被指责。以至于我害怕听到门锁打开嘎吱的声音,因为我知道老妈正在进来,我可能会被指责。

每次半夜只要响起门锁嘎吱的声音,或者门外有走动的声音,除非那晚我睡得很沉,不然我就会惊醒,身体升起一个警觉,我会下意识地检查一下嘟嘟是否盖好。

只要听到老妈说话的声音,我的身体就会不自觉地紧绷起来,胃部灼热,心跳加快,因为老妈一说话,一定是指责我的话。

这些条件反射就形成了我身体的恐惧记忆。门锁嘎吱的声音和老妈说话的声音成了唤醒这种恐惧记忆的触发器,只要听到这些声音,身体就会有恐惧反应,内在就会升起恐惧情绪,甚至脑中都会浮现出她的表情、眼神和语气。

同时这好像又唤起了我小时候的身体记忆,是那么的相似…也许这就是内在小孩的模式。

我的内在小孩,她遇到困难会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畏手畏脚,胆怯害怕,遇事容易往坏处想,有时候又过于苛刻自己,追求完美主义。

这种模式背后有一个信念在束缚限制我的思考与行动:只要犯错就会被羞辱,只要做得不够好就会被指责,所以我不能犯错,我要做到最好。

我看到我的需要:我需要被信任,我需要被尊重,我需要被认可,我需要被理解,我需要被宽容。

与老妈相处的点点滴滴时常唤起我小时候的身体记忆。如今与父母住在一起让我有机会去重新经验当时的感受,同时这也会是重新疗愈自己的契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