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护的前提 - 介护计划,在老年痴呆症老人照护中的实践与作用(一
2018年初,笔者在日本参加实训。老师问我:“你们在开展介护工作的时候,主要的依据是什么呢?”当时的我回答说:“主要根据老人每天的状态,来决定当天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
老师说:“这是不对的!如果只是单纯从老人每天的身体和精神状况为出发点,来为他们提供服务的话,这样的介护是片面的、零散的、远远不够的。要想真正做到有针对性、合理性的介护服务,就必须根据每一位老人的实际情况,从搞清楚对他开展介护的目的开始,思考实现目的的原则、方法、步骤,并把这些结合我们的工作条件,制定出实现的路线和计划,也就是介护计划。介护计划是开展介护服务所必须严格遵照执行的依据、指南和前提。
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并且客观上,对介护计划的理解程度,乃至于重视程度,可能都没有现在这样的充分。之所以这样,现在想来,可能主要有两点原因:
1、觉得自己很厉害
在实际的介护现场实务中,包括当时的我,众多的介护人员都很自得于自己解决了多少复杂的问题,应对了多少难搞的老人。所以,总觉得自己可以搞定老人的一切。既然能搞定,那计划不计划的,似乎就有些无关紧要了。
2、现场有更重要的事情
我们爱知介护曾经有过一位介护人员,工作能力和表现是比较优秀的。但有一次,笔者在复核现场工作的时候,发现这位介护人员当天的班次没有做介护记录。笔者问他为什么没有登记介护记录,他说:“今天太忙了,新入住的某某老人有些事情没理顺。所以我光顾着他了,想着时间比较晚了,明天再把记录补上也来得及。”
在这名介护人员的眼里,帮老人解决一个问题,把卫生打扫干净,这些事务性的工作更实在,远比这些“条条框框”、“虚头巴脑”的事情要重要。
这当然是不对的。
通过这些年介护现场的实际工作,笔者在实践中逐渐理解了当年老师那番话的含义。以“觉得自己很厉害”思想为例,我们不否认在老年痴呆症照护领域,能够处理复杂情况,以及有能力去应对“难搞”的老人,这是优秀的能力和素质。但如果站在老人最大利益的立场上来看,这并不是最有意义的。
因为我们必须明白一点,每一次应对“难搞”的老人以及他所制造出来的“复杂”问题。都意味着这位老人经历了一次痛苦的过程!
这种痛苦并不是介护人员处理的不合适,或者说方法简单粗暴。而是当老人从平静状态,或快或慢逐渐表现出焦虑、不安,甚至激动、暴躁情绪,以及因此引发复杂状况的这个过程,老人是在经历痛苦的。
所以,优秀的老年痴呆症介护,不应该是片面追求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是应该聚焦于如何让老人不焦虑、不暴躁,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以此为追求的话,系统性的思考和安排是必不可少的。这就是介护计划所要承载的内容。
如果说,养护机构是很有必要通过介护计划来调整照护工作的。那么,大量生活在家里的老年痴呆症老人,主要由其子女、亲属或者是保姆承担照护内容的情况,介护计划还有意义吗?
笔者在2021年疫情趋缓后,应邀参加了一次老年痴呆症家庭见面会。其中有一位老人的女儿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妈妈不睡觉,应该怎么办?”
虽然从事老年痴呆症照护这么多年,但这个问题我确实回答不上来。
我问这位女士:“奶奶为什么不睡觉呢?”这位女士愣了。
其实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见,我们遇到过无数的家属问出看似简单,但我们确实无法回答的问题。原因就是,家属问的都是单一的现象,而对现象所对应的原因,通常一无所知。
但不幸的是,在老年痴呆照护领域,如果不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解决问题是无从谈起的。如果不从源头入手,无论是养护机构里的护理人员,还是在家里承担照护内容的家属,都只能是“追着现象跑”,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就好像翻过一座山又会遇到另一座山,永无尽头,永无止境,并且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这一切并不是现象背后的原因多么难找,而是对老人的生活及其对应的介护内容,从未进行过相对系统和全面的思考及安排。
同样,如果有了介护计划,就相当于将老人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提前的罗列和梳理,据此形成了合理性的照护目标。并将照护目标具体分解和融入到老人日常生活中去,由此摆脱盲目、被动、追逐现象的顽疾。
所以,不管是养护机构,还是家庭中,只要涉及到老年痴呆症老人的照护(老年痴呆症护理、照护、介护、照料、照顾),系统、全面、纲领性的介护计划是必不可少的。即便在家庭中未必如养护机构中那样,形成规范的文档,但也是需要从本文前述内容所讲,对老人的介护安排作出长期性、合理性、便于执行性的安排。这,也是介护计划。
本期文章,我们说明了在老年痴呆症(脑萎缩、认知症、失智症、脑退化症、老年抑郁症、老年精神病、认知障碍、帕金森、阿尔茨海默型、额颞叶型、路易体氏型、亨廷顿氏型、帕金森型、血管型、混合型、阿尔兹海默型等)介护领域,介护计划是开展介护的前提,从下期的文章开始,我们将会从如何制定介护计划的角度,继续这个话题。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