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的一点浅见‖如何培养孩子的思维(二)
上次我们分析了什么是思维,当然是粗略而且是浅显的,这方面有专家已做了深入的研究。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在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上不可能也没必要准备专业的知识,但对基本的一些问题却要有缜密的思考和严格的把握。
有些心理学家如李雪等,提倡家长的孩子的培养教育过程中只是呵护少加干涉,从这点上讲,恰恰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
首先孩子需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
思维是一种在不受他人干扰的自我行为,一切的限制规定都会影响我们对事物的判断。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他是由人的各种感官的综合抽象出的概念,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过程。人的认知由于个体和时代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如现在的数字时代的孩子们,对数字产品有着天生的适应能力,而上辈子的人学都学不会。所以说思维是不可以被替代的。
另外,思维是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好奇心若没有良好的心态,也不能称其为好奇心。很难想象,一个唯唯诺诺的孩子能主动的思考一些东西;一个负面情绪的孩子能主动的改变认知去接纳生存的环境。所以,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尤为重要,父母的积极心态对孩子也有着引导意义。
其次,给孩子一个尽可能宽的认知环境
现在科技的发展带来的知识量爆炸,迫使分科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有其必然性,但分科只是操作层面的事,而不是指我们的思维。分科带给我们的局限性就是人们会往沿着既有的分科线路上深入发展而屏蔽掉那些不是本专业的事物。
人类的知识结构本就不应该有什么区分,其实科学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就是借助于跨界才发展起来的,那些卓有成效的科学家都在多方面有所建树,只有借鉴其他方面的知识储备才会突破专业的桎梏。有些现在司空见惯的东西,都是当初跨界而产生的,如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由于画家进行了人体解剖,才精准掌握了人体结构,创造了惊世的人体艺术精品。
我们的认知、我们的科学等都在追求世界的本真,这个物质世界或说我们生存的宇宙,还有许多的未知需要探究,有些跟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假设一下,如经典的理论物理学,提供的只是量子缠绕的理论模型,他绝对不会去做具体的量子通讯、量子加密系统,这些很可能不久就会成为普遍的民用产品,谁能说这不是现在的孩子以后的工作内容哪?很多科研成果都有如何商业化、民用化的问题,现在发展之快我们都有经历,又有谁有先见之明而做好了理论知识的准备?所以我们不能限制孩子的探索尝试,而仅局限于现实的学校所学的知识。
人的性格、智力都有一定的差别,而我们在培养孩子上,本就应该让孩子能全面的发展,不要因我们的狭隘限制了孩子思维。因此,我们只有为孩子创造各种机会,让他尽可能亲自感知社会、感知世界。
跨界思维有可能是将来能与智能抗衡
就智能时代而言,首先被替代的极有可能是专业水准较高的行业,智能机器是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研发的,人们肯定会就具体问题的解决赋予机器相应的能力。而跨界的能力并非是机器的必备,而跨界连接的或然性更是无从把握。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臆断。
思维有了宽度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有了思维的宽度,可供融会贯通,可保持对事物的敏锐性,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专业的发展路径,对其他行业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也可借以对事物的发展保持敏锐性。
这里又牵涉到分科的问题,分科会形成 “重要” 与 “不重要” 的错觉,有 “只要孩子好好学习,其他都不重要” 的思维家长恐怕不在少数。这样只能禁锢孩子的思维。教育是和孩子一起遥望远方,而非相互对望。如果我们能遥望将来,孩子的思维力不正是他能略胜一筹的根本吗?
提高思维维度
我们思考的问题,最终归结到时间与空间上,时间是第四维,维度的提高,将给我们带来指数级的参考系,因果关系的要素也有很大的改变。我们大多数的人都是三维的思考模式,如果加入时间维度,有些当下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又不同的解释,有些现在的小挫折也许就是将来的承受力的锻炼。所以,提高我们的思维维度也是一种方法,“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讲的是我们思考时要建立时间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