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3
读后感:
围城真是名副其实。钱钟书文字功底着实深厚,全书最大一个亮点也是我最欣赏的,是那些奇思妙想的比喻。毕竟我的比喻手法还停留在小学三年级的那种“小明长得像爸爸”,对于钱老的比喻手段,望洋兴叹。我列举几个吧,
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激凌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时期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可是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有竖起来,反而摇摆得利害。
历史该如洛高所说,把刺刀磨尖当笔,蘸鲜血当墨水,写在敌人的皮肤上当纸。
脸化妆得就像搓油摘粉调胭脂捏出来的假面具。
说说书的内容和感悟吧,我把它划分成4部分。第一部分,方渐鸿留学造假文凭;第二部分,方渐鸿和苏文纨,唐晓芙的爱恨情仇;第三部分,任教三闾大学;第四部分,婚后生活的繁琐。
第一部分,经典文学的经典在于它的平凡和真实。围城亦如此,方拿起书起来阅读,我一直感觉吧,会是一个励志的故事。看到方渐鸿留学期间潇洒玩乐,还遭假文凭。我就感觉不太对劲,可能是网络爽文看多了,总认为主角到最后会逆袭,迎娶白富美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亦或者书中应该像语文课本一样,说着励志的故事,主人公总是能发奋图强,散发正能量。事实证明,这只是为下文活得像一条狗做铺垫。
第二部分,爱情总归还是在一定物质基础上奢侈的精神享受。门当户对总归是有道理的。我特别吃惊于的是渐鸿居然能和处于“假”情敌的赵辛楣成为那么要好的朋友,工作全是赵辛楣介绍给他的。赵辛楣这种人算是贵人了吧。人生中遇上一两个那也是莫大的福气。
第三部分,钱老着重描写了5人前去三闾大学任教的场景。我印象最深刻的的是买船票,5个人,3张类似一等票给了3个年轻人,两个中年人留给自己的是2等票,那年轻人怎么好意思呢,中年人还说,哎呀,本来只有2张一等的,千辛万苦拜托朋友才搞过来三张,我办事不力,自然委屈一点了。后来渐鸿和辛楣一番探讨之后,原来不是票难买,是中年人想省钱,这样说不仅不会不好意思,还能让对方承了一次情。这样做人到是挺圆滑的。可是我感觉好讽刺。但也许以后我也得变成那样的人吧。我们会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吗?
看教书的场景的时候,我就断定了钱钟书肯定是教过的,因为学校里的党派之争,和改的小窍门,“对分数好的卷子批得紧,对坏卷子分数批得宽,因为不及格的人多了,引起学生的恶感,而分数的人太多了,也会减低先生的威望。”没经历过不可能写这么细节。
还有一件事我感觉很有意思,书中的背景是抗日时期,肯定竟然没有一点儿描写苦难的言语。也许是习惯了抗日战争总是要流血牺牲,换了一个角度看历史,感觉还挺新奇,原来不是每个人都遭受到了战争的迫害,吃不饱饭。这些中层阶级小日子过得挺逍遥的,逃难竟然成为了他们吹嘘的资本,因为他们可能把家乡的房子说大好几倍,把资产吹破天,反正也无迹可查。站在不同人不同阶级的角度看历史,简直是黑白颠倒。
第四部分,方渐鸿和孙嘉柔的结合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确实看得出孙嘉柔耍了点小心机拿下渐鸿,渐鸿在经历了代表肉欲的鲍小姐,代表知己上层阶级的苏小姐,代表爱情的唐小姐,最中还是选择了世俗中最为适合的孙小姐。仓促的结婚,还没享受过两人世界,就要面对两大家子的杂事。真是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婚姻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了。算计琐事太多了,钱老描写得这么详细,我真的是看怕了,两家互相看不对眼,你想想看,本来没有关系的两家人,你一结婚,就会莫名其妙多出几十个亲戚,还是不讲理,想压榨你的亲戚,想想就可怕。
其实我们大多数都是方渐鸿,有没意淫的逆袭,年轻的时候自诩不凡,被人吹捧上天,其实自己知道自己并不怎么努力,但又被人夸奖着,回不来了。以后工作也就那样,碌碌无为的下去。生活慢慢磨平你的棱角,它给你一个普通的职业,普通的婚姻,你想出去这座围城,但是城外又有很多了挤破头想冲进来。
其实你是可以有不同的生活轨迹的,你可以挣脱这桎梏,你在留学时本可以努力拼搏获得博士学位,在上海时本可以不与周家翻脸,你再拒绝了苏小姐本可以放手追求你的红玫瑰,你甚至在三闾大学可以试着谦虚去争取留下来的机会,可你没有,你终究是不中用的无能。可被困在围城里的何止你一个,世俗之人都囿于这围城中,我也在进围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