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告诉我们的育儿经
前几天带孩子一起看了电影《摔跤吧!爸爸》,影片非常精彩,其中的场景让我几度落泪,是近几年一部难得的正能量满满的一部好片子。《摔跤吧!爸爸》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打破印度传统的励志故事。这部影片演员表演到位,场景引人入胜,有着丰富的艺术和人文内涵。世界冠军是如何造就的?影片中爸爸的做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借鉴。下面我就从教育孩子的角度,谈一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孩子成才的关键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只是辅助作用。
在影片中,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关键因素是爸爸。大女儿吉塔在获得世界冠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媒体说:我能取得世界冠军,都是爸爸的功劳!爸爸从小对两个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亲自下厨做饭。在女儿每次参加比赛的时刻,给予激励和切实有效的技术指导。女儿在国家体育队训练遭遇奇葩教练时,敢于纠正教练不合适的指导,为女儿制定适合的训练方法。正是由于这位爸爸的努力,成就了女儿的世界冠军梦。
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把孩子送到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不积极和老师沟通,不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因为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还是大班额制,一个老师要面对七八十个孩子,不可能一一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而家长能做到。孩子的一些重要的生活和学习的习惯也需要在家里形成,所以,家庭才是孩子成长的根,家长才是孩子的终身教练。
二、在教育孩子上坚持自己的主见,不为世俗所左右。
影片中的爸爸发现自己的女儿有摔跤的天赋以后,就立志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自己为国争光的夙愿。当时在印度还没有女孩子摔跤,他这一举动引起周围人的不解甚至奚落,但爸爸坚持己见,不为世俗的眼光左右,按照自己的计划对女儿进行严格的训练。
在生活中我们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往往缺乏主见,不自觉的做出对自己孩子不利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中国,随着大家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各种家教平台,各种理念也是空前的丰富,这种背景下,更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有自己的主见,因为只有父母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并不是所有的教育理念都适合我们的孩子,作为智慧的父母,我们要善于甄别和反思,提取出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策略。前几天在一个家庭的读书会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分享她女儿的故事,女儿很小就上了本地所谓最先进的早教机构,那个早教机构号称用的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孩子在课堂上可以随意走动,不用乖乖的坐在座位上,当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等到孩子上小学了发现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好好听课。这位妈妈听说读经可以训练孩子的专注力,又让孩子从一所很好的小学中途辍学,送到寄宿制的读经学校去,在读经学校呆了一段时间,女儿想念父母,不能安心学习,妈妈正在纠结要不要把女儿再转回原来的小学继续读书。我当时听了这个案例非常替孩子担心,由于妈妈的盲从,造成了孩子注意力方面的缺失,又由于妈妈的处理不当,会耽误孩子在小学阶段一些基本学习习惯的形成,如听课习惯、写作业习惯等,这些习惯如果没有及时形成,必将给孩子后续的学习造成困难。等到孩子的学习出现问题时,家长又会埋怨孩子,但问题的根源究竟出在哪里呢?孩子为什么要背这个黑锅呢!可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的正确的主见是多么的重要。
三、既能给予孩子实际的帮助,又能给予精神上的引领。
影片中的爸爸在女儿成为世界冠军的道路上,既能给予实际的战略战术的指导,又能从精神上不断激励女儿,给女儿注入强大的内心力量。在女儿角逐世界冠军的最后一场比赛之前,爸爸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谈话,告诉女儿她是在为印度度所有的被歧视的女孩而战,为榜样的力量而战。在最后的决战时刻,由于特殊原因父亲无法到现场。在完全弱势的情况下,女儿因内心强大的力量和信念最终创造了奇迹,拿下了5分,夺得冠军。
我们在平时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激励孩子比较容易做到,但给予有效的帮助却做的不够好。比如孩子不喜欢和别人打招呼,家长不要只批评孩子:怎么不和xx打招呼呢?应该教孩子如何跟别人打招呼:看着对方的眼睛,面带笑容的说,xx早上好!经过几次练习后孩子就能自如的和别人打招呼了。比如孩子一次语文没考好,家长不要只是批评孩子粗心大意,而是要拿过孩子的试卷和孩子一起分析到底是哪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好,给孩子讲解并制定补习的计划,给孩子切实有效的辅导。有家长可能会说,孩子的课程越来越难了,我辅导不了怎么办?有这样一个爸爸,他的儿子上高中后数学成绩不太好,这位爸爸就重新拾起高中的数学课本,和孩子一起学习,遇到难题一起讨论研究,一段时间后,孩子的数学成绩就上来了,并且对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
培养孩子从来没有捷径,需要家长随着孩子的长大不断的学习,并付出时间和精力。《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给我们在培养孩子方面很多有益的借鉴,值得每位家长细细品味。
《摔跤吧!爸爸》告诉我们的育儿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