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想法故事

我的父亲不记得有父亲节

2018-06-18  本文已影响10人  hellolily小姐

                                                                                 

 

我的父亲不记得有父亲节

  1

今天一大早,我给父亲的微信发了一个信息:“父亲节快乐。”

许久没有回复。

此时此刻,我的父亲应该正在一台一台正在轰隆隆作响的机器当中行走,和平常的每一天一样,平凡而又繁忙。

他应该从来不记得有父亲节这个节日,更不知道有人过父亲节这回事。我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传统而又愚钝的男人。

前些年,因为奔波而忙碌的生活和浮躁的心境,我从来也没有想起和提及过父亲节这件事。即使朋友圈里各式各样的炫耀漫天飞舞,我也无动于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漠然。可能因为在我出生的家庭传统观念里,从来也没有过父亲节的概念。不擅长去表达,觉得用语言的形式去表达,似乎有些多余。

直至去年有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好友写的祭文,名为怀念父亲。我眼角湿润了。我庆幸我的父亲健在,还可以想念父亲。我的父亲在稻香四溢的故乡原野上等我回家。

特别是今年感慨良深。为人父母,方知父母难。

爷爷只有我父亲一个儿子,奶奶病逝后独自一人拉扯大我的父亲。因为童年忍受了太多没有兄弟姐妹的孤独和苦楚,我的父亲养育了四个儿女。四个正在身体发育旺盛期的孩子,食欲也是非常旺盛的。围在一个餐桌吃饭时,能吃掉一大锅六斤的大米饭,席卷五大碗各式菜品包括一整个大猪肘子。这个景象看起来有些惊悚,但是在我家每天都会准时准点出现三次。吃食方面的负担只是一个家庭生活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压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支撑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我父亲身上,可想而知,父亲的生活几乎是背负着一座大山在前行。

我结婚后,生了一个女儿。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事业生活虽然都不错,但是感觉在养育女儿这件事上,耗费了我大量的心力。在照顾女儿这些琐碎的事情里,时时感觉到力不从心。

我的父亲竟然能养育四个儿女长大成人。有时候感觉有点难以置信,但这又是一个不可质疑的事实。一个男人从青年到中年这段人生本该灿烂的时光里始终是在繁重的家庭生活里挣扎。经历了多少心酸无奈,作为儿女的我何尝能体会到呢。

我的父亲本事不大,一生没有创造出傲人的事业。但四个儿女吃穿用度从来不缺,而且都茁壮成人。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件很伟大的事业了。

也许,我的父亲和大多数人的父亲一样平凡而质朴,不会表达向儿女爱。不动声色的父爱,总是让我们忽视。然而在你需要的时候,他总是会在。

  2                                                                                             

父亲幼年丧母,所以渴望亲情,特别看重家庭。他的一生都在为营造幸福和睦温馨的家庭而忙碌奔走。

我的父亲是出了名的妻管严。

从我记事起,我的父母就很少有吵架,动手更是从来没有过。只是有偶尔拌拌嘴,母亲发发牢骚,父亲总是用几句轻声细语去安抚或者几句玩笑话活跃一下气氛,便是一笔带过了。后来的几年里,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家里的经济压力一下子增加了。母亲因忍受不了繁重的劳作有时候会情绪爆发,数落挣钱少没本事的父亲。甚至一连好几天不和父亲说话,对我也是冷着脸。那时候,囊中羞涩的父亲总是会想法设法从集市上买一件母亲喜爱的衣裳或者两袋可口的水果悄悄放在床头柜里。躲在门外,等母亲睡觉前发现时,偷偷地溜进卧室去,母亲便不好再发作了。父亲的这个计策屡试不爽,百发百中,总能在母亲那里化解所有的不如意。

那时候,不谙世事的我总抱怨父亲太纵容母亲了。在父亲和母亲的对峙中,父亲总是处在弱势,轻轻松松缴械投降举白旗,太可怜了。在母亲对我进行严厉管教时,我也从来不敢向地位低下的父亲求教。在母亲愤怒到极点处音量高出一百个分贝时,在一边默默吃饭的父亲也装着若无其事。面对我哀怨的眼神,摊手表示爱莫能助。

所以,我的童年生活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和睦的家庭气氛中度过的。

懂事以后,我已经明白了。父亲从来不在母亲面前树立作为丈夫的权威,不是因为害怕母亲,是因为他太爱这个家了。为了所爱之人,他选择了退让。

  3                                                                               

大学毕业后,我在北京买了房安了家8年了。父亲仅仅来过一次北京。

那一年,父亲的工厂重新装修整顿,放假半个月。丈夫极力提议,屡次致电父亲,让两老到北京来看看。因怕给我们添麻烦,我父母从来没有来过北京。这一次,母亲终于答应了。我即刻给他们买了第二天的机票。

那是北京的秋天,秋风萧索,落叶纷飞。

我家乡的小镇一年四季气候温暖,虽然不算富裕,但青山绿水长驻,悠闲而宁静。父亲来到北京,面对车水马龙会紧皱眉头,过红绿灯斑马线时会不知所措。我带父母到餐厅吃饭时,父亲会把两只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盖上,拘谨得像个没出过远门的孩子。席间闲暇时,絮叨几句,在家随便吃一口就好,何必外面吃铺张浪费,批评我不懂得节约。

离开了南方空气湿润的家乡,来到气候干燥的北京,父亲感到不适应。白天在家里休息的时候,父亲会因为喉咙干痒咳几声。后来两天,夜晚睡觉的时候也咳。为了不打扰家人休息,夜深时会忍不住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厕所里咳。去过医院吃了好多药无效。

所以父亲这次短暂的北京之行潦草地早早结束了。

奇怪的是,父亲回到家乡的第一天,立马好了,就再也不咳嗽了。

想来,父亲的体质本该属于故乡。离开了故乡,无论到了哪里估计都会水土不服,思念故乡吧。

我的父亲在故乡生活了50多年了,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最远的便是年青时坐着颠颠簸簸的公共汽车花了5个小时去过相邻的城市修2 3 个小时电视,当夜住下,第二天便又风尘仆仆回到了小镇。

故乡的一山一水孕育了父亲,融入了他的身体,成为了他的血肉。

我现在还记得,父亲写的一手好字,字体清秀而且笔锋有力。小学时候我一直想模仿父亲的字体,但是从来临摹不出来字体的神韵。

父亲年少时读过高中,成绩优异,但参加高考失利,没有考上大学。爷爷劝他来年再考,他没有听从,去了临近的学校学修电视机了,成为了当地一名工人。

父亲在当时来说,也是一个有文化的青年人。但因为结婚生子一直生活在故乡的这所小镇里,为生计而忙碌,从来没有空暇想过到外面看看偌大的世界。

记得小时候,父亲领了第一个月的工资的时候,就兴冲冲地到商店去买了一台电视机。从那以后,我看到父亲经常坐在黑白的电视机前,盯着屏幕里播放的新闻联播画面出神。想必,困顿在小小世界里的年青人也在好奇外面的世界,想通过电视机这个小窗口窥探一下外面的大世界。

如果当初父亲坚持考大学,走出这个故乡的小镇,估计人生又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可能正因为这份遗憾,我当初倔强地选择到远方求学时,父亲没有反对。大学毕业后,我决定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时,父亲也没有言语。

他想让我代替他看看外面的世界,走走他从没有到达过的远方,这也是父亲的梦想。

我明白了,故乡是父亲一生耕耘的王国,也是父亲一生的桎梏。

幼年时,总觉得父亲的肩膀结实而有力,以为他从来不会病不会老。

三十年一晃而过,父亲的头发也白了,皱纹也深了,背也驼。然而在想念爸爸的时候,可以随时回到父亲温暖的臂膀,这便是作为女儿最大的幸福。

和我不记得父亲节的父亲说一声:“父亲节快乐。”

我的父亲不记得有父亲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