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水注经

2023-08-19  本文已影响0人  凡人简语
中学课本有文言文一篇《三峡》节选。它出自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江水注》,是著名山水散文。

原文赏析: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溯 同:泝)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巘 写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郦道元。
《水经注》因注《水经》而得名,《水经》一书约一万余字,《唐六典·注》说其“引天下之水,百三十七”。《水经注》看似为《水经》之注,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中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由于书中所引用的大量文献中很多散失了,所以《水经注》保存了许多资料,对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地理有很多的参考价值。

郦道元自小跟随在父亲郦范身边,因父亲的工作调动频繁而有机会到处走,增长了见识。其父一直随身携带的《水经》一书,也成了郦道元必读之书。 但《水经》一书,对江河水道的描述并不详细,这也是为什么后来郦道元会以《水经》基础,为其注释,写出四十多卷的《水经注》,耗时近十年。

看完了《典籍里的中国》之《水经注》后才知道,作者郦道元还跟北魏孝文帝是亦臣亦友的关系。孝文帝从侧面也助力了《水经注》的完成。可是在郦道元还没写成《水经注》,孝文帝就病逝了。

孝文帝,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帝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君主。孝文帝雄才大略,重视水利民生,迁都洛阳,兴修水利,他推行汉化,极大促进了民族融合。锐意进取革新,他的治国理政,不仅令北魏国力强大,而且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样一位英雄也为郦道元提供了发挥才智的平台。君臣志同道合,惺惺相惜,对于郦道元的支持,也对《水经注》的著成起到了促进作用。可惜一朝天子一朝臣,孝文帝英年早逝,郦道元失去了平台,后被奸臣所害,为国殉难!

在纪录片中, 撒贝宁带着郦道元看了现在的三峡水库与南水北调工程,不得不说这是后世之人对先人的一种告慰。长江与黄河都能相遇,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心之所向,必有所成!

剧中郦道元父亲嘱咐儿子世袭爵位时,要做到以德养人,郦道元表态当以水为鉴,很喜欢这段文字:

做人,要像泉水般清澈纯净;像河水般热血奔涌;像海水般有容乃大。

大丈夫行事当如水,遇万丈深渊,奔涌而下, 果决勇毅;

大丈夫持志当如水,经百折千回,东流入海, 坚定不移;

大丈夫立功当如水,所到之处,润泽万物,利益世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