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成真的能成吗?还是因为没有勇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作为一个内容创业时代的门外汉,好奇心让总让我不自觉的去窥探这扇门背后发生的事情。
标题党这个话题已经不算什么新鲜话题,经常阅读互联网文章的人都有了解。现在很多对文章质量要求高的人,都很排斥这类文章。
但现在出现的另一类标题党文章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就是速成类文章。
-
1小时学会演讲
-
30分钟告诉你怎么写出好文章
-
如何快速读完100本书
这些标题你一定不陌生,我也不陌生,因为我也写过。
写这样的标题的目的除了要告诉读者文章能解决什么问题外,更重要的是想利用人对数字、未知事物的敏感和好奇心,以及稀缺的恐惧来提高阅读量。
但本篇要聊的重点不是速成类文章内容的真实效果,以及它对提高文章阅读量的作用,而是想说一说大部分人为什么对 速成 如此有兴趣?
分析这个问题就要从速成背后的诉求说起,即 我们为什么渴望速成?
一类诉求可能是:
- 希望掌握更多技能
- 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完美
- 希望获得能力的提升
还有一类诉求可能是:
- 我无法接受自己现在的能力
- 我无法接受自己的成长如此缓慢
- 我无法接受别人可以做到而我却做不到
如果我们仔细的去感受这两类诉求,虽然带有不同的情绪,但背后却有着一样的根源。
比如:“希望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更完美” 和 “我无法接受自己的成长如此缓慢”,前者是希望自己每天都要有进步,后者是不能接受自己每天没有进步。
情绪不同,但都是在表达我想快速成长、快速改变现状。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绪的不同,反映出了我们对速成的心态—因为焦虑所以想速成。
大部分人对于落后或者糟糕的现状都是排斥的。所以这种状况越差,摆脱这种状况的诉求就越强烈。
但在这种诉求的背后还带着强烈的焦虑感,如果我们无法控制这种焦虑感,这种诉求(成长)不仅不会改变现状,反而会让现状变的更糟。
这背后的原因不是我们不能快速成长,而是 我们没有勇气去面对不完美的自己。
美国著名神学家雷茵霍尔德·尼布尔,在他的著作《宁静祷词》中曾说过一段让无数人动容的话:
愿上帝赐予我从容去接受我不能改变的,
赐予我勇气改变我可以改变的,
并赐予我智慧去分辨这两者之间的区别。
“接受我不能改变的”就是要接受自己当下的不完美,接受现状。
这就像我们经常听到的“知识焦虑”、“成长焦虑”,这些焦虑其实都来源于我们没有勇气面对现状带来的结果。
简单来说,因为焦虑所以想速成,但问题是,以焦虑为出发点产生的速成行动,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更糟糕。
举个例子:
甲乙两个人都不懂股票,于是两个人去了趟庙里求菩萨指点,最后通过求签的方式各选了一支股票。没到半年,甲获利20%,乙却亏损了20%,这个时候原本水平一样的甲、乙一个很开心,一个很郁闷。
又过了半年,甲已经获利50%,而乙已经亏损到50%,这个时候乙的焦虑越来越严重,他开始寻求解决办法,这个时候乙看到了两种可能有效的方法,一个是潜心学习,不断积累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个是快速掌握股的学习方法。区别在于一个时间长一个时间短。
乙觉得甲也没有学那么多东西就可以挣到钱,那我也没必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积累啊?所以乙选择了速成的办法。
学完以后,乙在之后的股票投资中真的开始扭亏为盈了。
问:真的是速成的学习办法帮助让乙盈利的吗?
不是,是现状的变化,因为甲乙的水平并没有差异。如果乙没有扭亏为盈呢?他还会继续带着焦虑寻求更多快速有效的办法,但如果现状一直不发生变化,他就会一直带着焦虑活着,这样只会带来更糟的结果。
试想,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当下不完美的自己,我们就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能够辨别出哪些想法是务实的,哪些想法是不切实际的。这样我们就会更注重 积累 而非速成。
因为积累才是有勇气接受不完美自己的表现,我想让自己的变的更完美,想获得成长,就要知道一切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就像女人生孩子,一定要怀胎十月才可以生,时间长了短了都不行。
如果我们遇到一种情况,让我们不得不放下积累,去想办法速成时,请记住不是积累错了,而是过去的积累不够造成的。
总结一下,速成真的能成吗?我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渴望速成?
因为 成长的焦虑感 让人充满恐惧,且渴望快速摆脱这种状态,所以想速成。这也是人的正常反应。但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变的更糟。
原因在于,为了摆脱焦虑而采取的行动多半是因为 没有勇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造成的。而 没有勇气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又是不接受积累造成的。
所以,相信积累的力量,就会让我们摆脱成长的焦虑感。
摆脱的成长的焦虑感,也就能更理性的看待“速成到底能不能成?”这个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