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友来,且开怀

2024-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沃文

鉴于身体原因,想戒酒,反反复复戒了几次没戒住,试想是自己的自治自律出了问题,还是舍不得酒香的诱惑,昨天远方战友来,且开怀,叙其当年激情岁月,喝得一塌糊涂。

“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太行之行,不觉寒暑之切肤,利欲之感情。”这是西晋“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诗句。”“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这是欧阳修《醉翁亭记》里最后的句子。还有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李白。刘伶、欧阳修、李白他们都是饱读诗书文学之士,醉能享其乐也,醒能述以文者,此等壮举是何等潇洒恣意,从古至今,又有几人能比?

我是草根小人物,“酒肉穿肠过”,心中有愁常常喝酒,也像古人那样,借杯中之醇酒,浇胸中之块垒。今晨深读刘伶,渐觉刘伶之可爱,而后变得对其崇敬有加。他酒量好,媳妇踹到酒缸里,第二天揭盖观之,酒缸见底,他不咋地,没事一样。更有神话传说,三年沉醉不知归路,醒来且能著作《酒德颂》。醉酒里的刘伶是安徽宿县人,即出生今日濉溪西北处,此处有驰名中外的口子酒,因小姨住在濉溪,我常去那里,但没有发现任何的刘伶文化痕迹,相反孩子在河北大学读书,到过徐水,喝了“刘伶醉”,还和濉溪的表弟练武弟说起此事。无论淮北濉溪还是宿州萧县,应该“整”点刘伶的文化宣传,特别是在现在强调文化强国的当下,应该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以前不理解刘伶的做法,总认为刘伶就是一个酒鬼,嗜酒如命,酩酊大醉,还脱光衣服在屋里狂欢,那放浪形骸的样子,一想起来就觉得不文明、不舒服,哪有一点古代文人温尔儒雅、文质彬彬的样子。随着读书深入“接触”刘伶,始发现他的放浪形骸是有原因的。西晋初年,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最黑暗、最腐朽、最堕落的时代,由于司马炎残酷的政治迫害,文学人士不是颓废求仙,就是放浪形骸,实属被逼无奈。

刘伶有几个特点,个子矮,长得丑,酒量大,内向不善言辞,自卑不喜交友,但与嵇康、王戎、阮籍、阮咸、山涛、向秀等六人交往相欢,他们七人常在河南山阳县苏门山一带的竹林里携手共游,吟诗作赋,饮酒作乐,史称“竹林七贤”美谈。

我常把李白的《将进酒》挂在嘴边,特别是喝酒时那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称赞的“饮者”原来指的就是刘伶。“饮者”,“隐者也”,“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这是中国道家哲学思想,高层次的隐居生活是隐在都市的繁华之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能够在喧嚣的市井中保持心灵的宁静和独立,这是陶渊明这样所能修炼而成的大人物。较低层次的隐居生活是在山林之中,避开尘世,远离是非,不问东西,在山水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寻得心灵的宁静与淡泊。

人生不如意十八九,元代诗人萨都剌都说“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饮吧,喝酒没有错,人人皆有愁,跟谁都没仇。人生为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苏东坡的《行香子》里且说:“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虽抱文章,开口谁亲,真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