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都该拉别人一把

2016-05-23  本文已影响28人  惊觉相思不露

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去看了关于是否鼓励病人安乐死和炸死贾玲的这两期节目。本人不是不爱奇葩说,平时没事也会打开来看,但是没有到痴迷的地步。但第三季也许是有了高晓松的回归,开始让我欲罢不能。爱上人工智能那一期,思达赚足了我不少的眼泪。而这两期奇葩说,却让我陷入了一个思考的环境中去,就想坐在muji的懒人沙发里,陷下去,瘫软在那里,再从中升起自己的并不清晰的想法。

安乐死这期节目,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安乐死,但是安乐死其中的一种情况。这个辩题,没有让我产生明确的偏向,因为在这个细节问题上,题干出现一点点偏差,便会导致全然不同的结果。这位安乐死的主人公,意识是否清醒,平时做决策时是否果决,所承受的疼痛,随着时间推移,医疗技术的进步,能否好转甚至是痊愈的一点点期待等,都会影响我们投的是反对票还是赞成票。

让我比较印象深刻的,是陈铭说的那段,她妻子剖腹产子的经历。产子前的信心百倍,和产子时的痛苦不堪以致把顺产的决定改成剖腹产,而月子里却因为没有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嚎啕大哭。试问世间有多少人,不是在面对痛苦时就妥协,而恢复平静时,却懊悔当初的决定?身患绝症的病人,在遭遇疼痛时,就算是钢铁般的意志,怕是也会被消耗殆尽吧。这时候他选择放弃生命,能同意吗?当他去往另一个世界时,是否会怨恨我们没有挽留他?

情,或许是比生命更为尊贵的。没有一个人愿意去放弃自己的生命的。而最痛苦的时候,正是最最需要亲人的爱的时刻。当我们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并没有遭遇到疾病的痛苦,也没有躺在充满药水味的病床上等待死神的宣判,没有经历过绝症病人的心路历程,就草率的凭一句病人的要放弃,便放弃了,其实这可能是一个误会。他也许是想要你们告诉他,撑过去,撑过去就可以了。就像高晓松说的,至少,和死神搏斗的时候,你们,是站在和死神对立的一面。如果你们和死神站在同一边,哪怕我自己想努力,也是心灰意冷。

邱晨说,自己爱的亲人去世时,宁愿自己少活10年,来换来其多活一天。人的感情,有时真的比很多东西都珍贵。

奶奶今年有八十好几了。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而另一只,也因为白内障,看东西很模糊。奶奶七十几岁的时候,怕她上下楼不方便,父母帮她把卧室搬到了一楼。奶奶当时还担心一楼不安全,于是父亲给她装了防盗门。有一次回老家,听到父母谈起奶奶的眼睛,说奶奶听别人说起,杭州有医院可以治,她想去治那只不太看得清的眼睛。但我奶奶是个说话挺含蓄的人,她也没直说,只是说了听说这么一件事情。父亲知道她想去试试看,便托人去打听了。打听来的结果是,年纪太大,术后身体怕是吃不消,于是劝奶奶打消了这个念头。还有一次,奶奶身体不好住院,听别人说,打蛋白剂可以增强抵抗力,对身体好,便告诉父亲,但那个很贵,奶奶也舍不得家里再花钱。父亲经过打听,了解到这种蛋白剂是国外进口,但是明确的副作用这些还不清楚,要买也是不正规的渠道,于是没有给奶奶买。奶奶当然理解,但眼神里也是些许无奈。

我奶奶是一位脾气非常好,心底很善良,对家人很体贴很照顾的一位好人,吃饭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小辈,年轻的时候,却受了不少苦头。就算是这样一位善良无私的老人,也会在年纪大时,想要治眼睛,想要通过各种方式让自己身体更好一些,我会觉得,得了绝症的人,就算嘴里说着不想活,心里也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只是暂时被疼痛的折磨给覆盖住了,一旦等到身体稍微好转一些,求生欲望便又迸发出来。如果因为他心灰意冷时,让他走了。走过奈何桥时,是否会留下两行清泪,看透这人情冷暖。

关于奶奶,我会写单独写一篇文章。最近奶奶不如以前精神了,祈祷奶奶能够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