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让你的圈子圈住你,把你的人生过成一种死局。

2018-10-27  本文已影响26人  迟早会发光金子

人生,有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有时候是我们输在了起跑线上,有时候是形势变幻,我们遭遇人生的低谷,可是,就算全世界都在对你说“你不行”,你也要知道,只有那些loser才最喜欢朝别人泼冷水,别让那些loser泼来的冷水浇灭了你的梦想。

这是一个作者真实的故事和经历,看过我恍然大悟,深有体会。

故事是这样的:

在朋友的推荐下,第一次看了老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到Chris那么大年龄了还去证券公司应聘一个没有一毛钱薪水的实习生,我就惊呼:卧槽,这不是“影射”我吗?!

2013年上半年,在29岁的时候,我从销售转行做记者,因为既没有相关工作经验又不是应届生,基本上很难进去,当时,也是做好了“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先不要工资”的心理准备。我后来被录用,确实也就是因为这种“情怀”打动了我的面试官,也就是我现在的总编。确切地说,起初,我并没有被录用,但他们看到我态度如此诚恳,居然甘愿当实习生,因此,就把我列入了“备胎”的名单;随后,当主胎出问题后,我便被“扶正”了。

我刚来报到的时候,总编真诚地对我说:“说实话,把你招过来,我心里很没底,你除了作文成绩领先外,面试的排名并不靠前。后来我们缺人,需要增录,想想你既然是复旦毕业的,就算差,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就通知你来了。”话说,从毕业到现在求职五次,唯有这一次,大学的毕业证才真正“派上用场了”,不过,这种“派上用场”,总让我有一种屈辱感——我居然已经沦落到了要靠复旦的招牌才能找到工作的地步。(其耻辱程度,仅次于一个人没有其他魅力,唯有凭借金钱才能泡到妞的那种耻辱感。)

总编在谈话时还说:“我培养你这样一个已经工作过六年的人,要比培养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成本高。”我承认,一般来说,往届生的可塑性比较差,因为他们会把在原先工作中形成的错误的思维方式带进新工作中,所以,这句话如果用来评价“大多数人”,也许是对的,但偏偏用在我身上,它是错的。因此,我很果断地反驳:“偏见。”

说实话,当时虽然是嘴上逞强,但我自己心里还是很虚的,以至于在第二天跟几个高中同学小聚时,我还不断地说:万一我过不了试用期,你们可千万别鄙视我啊。

话说,我在参加每一份工作之初,都会把自己当应届生。在入职后的第二周,第一次选题会上,我主动请缨,领了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连一些老记者也不愿意接招)。我之所以选择个最难的,其实是因为对自己很没信心。我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你选择一个很简单的,完成了也不光彩,但倘若完不成,则丢人至极;而你选择一个最难的,即便完不成,也没有人会鄙视你能力不行,但是,倘若侥幸完成了,则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啊。

我花了两天时间,才列出了一份采访提纲。采访的过程中,又使用了各种阴谋诡计、谎言,以及无比真切的恳求(这是我的第一次采访,最终质量,将影响我的饭碗),最终,拿到了一些远远超出预期的材料。成稿质量,也还不错。诚然,与那些早已身经百战的老记者相比,我实在还差得太远,但是,纵向上,跟自己比,我觉得我已经很了不起了。因此,尽管并没有任何人表扬过我,但我自己却有一种“一炮打响”的陶醉感。(没有人鼓励你的时候,你就得自己鼓励自己;战略上藐视自己,但战术上,一定要自吹自擂。)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切都新鲜而令人兴奋。(当然,直到现在,也一直都会遇到新鲜而令人兴奋的事情,这可能与我的孩子气有关吧。)不过,在年底,试用期满,竞聘的时候,我慌了,害怕被淘汰,结果做竞聘面试的时候,紧张得结结巴巴,至今想起来犹觉丢人。

好歹,竞聘是通过了,并存活至今。虽然,我对新闻稿件的写法仍然不熟练,写出来的稿子总是会让编辑老师头疼,但不得不承认,我确实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开会的时候,总编曾说,我做专家对话,已经形成了一个品牌。(自2014年5月以来,所有的专家对话稿件,都由我来写;并且,除一次例外,所有的受访对象,无论是学者还是官员,或者企业家,都对我的提问质量表示高度赞赏。)

我们办公室,流传着一个传说:我是老板的男神。原因是,老板在另外一个杂志社“狠狠地夸了苏清涛一顿”。但这个消息传到我这里的时候,我却能够做到宠辱不惊的淡定。原因是,老板有次吃饭时对我说:“像我这么忠诚的粉丝不多了吧?”并且还说了句“苏老师可以三观不正”。我有次开玩笑说,微信上要屏蔽他,结果他说:“你敢屏蔽我,我就扣你工资!”又一次,他说:“如果连续几天看不见苏老师发表人生思考,我就怀疑他把我屏蔽了。”

曾经在面试的时候,由于我文凭的问题,被一次受限过,应聘了几家都是要工作经验,只有一家,刚进去就特别喜欢哪里,看大家的只愿墙环境,人都特别喜欢,就是因为我的一句话被留下来了,我相信我能做成的事我就一定能做成。

因为当时的环境,身边的事情加上失恋一团糟糕,实在是经历有限,能力对时间分配方法技巧也不熟练,工作中同事认可度也是聪明,在销售中说话也是恰到好处,被同事竖过大拇指聪明。

后来,也是做了两个月投降不干了,这几年也是一直想做销售不服输的精神还是没有消散,原因就是因为自己认真投入经历做的事情,自己成功了。

这就是鼓励我一定成功的原因,当年就是因为一个小举动,别人认为我做不成的事我把它做成了,在别人成功的基础上创新我做的更好更优秀。

所以在我心里就一直有一股动力,一个信念,我想要做的事,只要我下定决心,肯吃苦我就一定能够成功。

那些否定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人,是因为他们没有尝试过赢的体验。

我是朵嘉浓果果,正在挑战100天日更,80天写作,从小我做起…………

人若无名,专心练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