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你这样写文是很难精进的
文‖ 丹尼尔李
“你或许不爱听这些,但是我作为编辑,还是要说给你听。”
这句话,我不知道说了多少次,每次遇到新的作者,都会感觉历史又重演了。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冒着被别人讨厌,出力不讨好,可是我最终还是这么反复的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593/2d8d2b61cbdf099f.jpg)
事情是这样的。
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很少有作者会一遍定稿。当作者把他的稿子交给我后,通常我都会第一时间打开阅读。
阅读的结果有两种,一是文章质量很好,可是还是有些问题,我会再认真读一遍,从框架到语言表达审阅批注,然后发回给作者修改。二是文章质量一般,通常这个时候,我就会关掉文章,不急于批注,等过一天,我再琢磨批注修改。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593/f2bb01d1a81cdebc.jpg)
不管是以上哪种情况,我都害怕作者不到十分钟就把文稿又发回给我。这种情形下,我根本不用打开,就知道文章铆定还有问题,就知道作者一定只是修改了我批注的地方,没有全文再通读,没有细节再打磨。
确实也正是如此,打开文章,里面甚至还有错别字、标点符号等低级基础错误。
对于作者而言,他的心情可以理解:编辑让我修改,我抓紧改好,发给编辑,说明我执行力可以。
我个人认为,执行力固然重要,文章本身更重要。编辑不可能事无巨细,小到标点都为你修改,如果一次两次出现这样的基础问题,那就让编辑对作者印象有所折扣,甚至于文章发表,被读者抓到错误,编辑是会很尴尬,更加不利于作者。
我自己也是作者,我每次写文,都力求从我手中交出去的稿子,一定是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更不允许出现低级错误。这是对我的自我提升,也是对编辑最好的尊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593/d32b849da7370001.jpg)
我们从小学就知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怎么修行?就是要在老师所教的基础上,自己有所悟,把所学用到其他方面,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于写作而言,编辑把文章比较突出的问题进行批注,你就要修改批注内容,还要以此类推,检查文章还有没有别的类似问题,同时还可以对语言进行打磨。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593/bd69d2ff6c3a9ad8.jpg)
语言打磨,包括语言的简洁性,还有语言的再表达。
语言简洁性,有两个方面,一是从整篇文章看,有些叙述是不必要的,对主题无意义,删除不影响,这样的语言要删除,这种删除通常是以句子为单位,是大删减。二是从段落语句看,有些字词,比如“的”、“了”等虚拟词,比如过多的形容词,比如关联词要删除。这里可能有人会疑惑,关联词为什么要删除?因为很多表达,是强行转折。一个句子能不用转折表达,就正常表达。
这就是第二点,语言再表达。有些句子从语法上看,不能删减,很简洁,可是如果从整个句意看,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效果更好。比如“在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里,白方礼转眼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但父母哪有钱供他上学。”这句话是表达白方礼家境贫寒,无法求学。那么我们就可以改成“饱一顿饥一顿,日子就这样慢慢挨着,白方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苦难人家的孩子,是没有这个福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5249593/e7b3283cf5bf95ca.jpg)
一不小心又唠叨了这么多,只希望我们文字人精心打磨文字,写出更好的文章。
我是丹尼尔李,从今天起,劳劳生活,读书写字,面朝灵魂,恣意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