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与“坏我”

2019-07-15  本文已影响0人  知心玲姐
“”好我”与“坏我”

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一个孩子3岁前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和妈妈的关系模式,决定了孩子的人格。孩子最初的“好”与“坏”的观念,就是妈妈某些时候对他好,孩子就认为这些时候的自己是“好我”;如果妈妈某些时候对他不好,孩子就会认为那些时候的自己是“坏我”。

并且,如果妈妈对他好点时候居多,孩子就会认为自己整体是“好我”,至于那些“坏我”也能接受其存在。假如妈妈对他不好的时候居多,这个孩子的真实感觉就会很糟糕,他觉得“坏我”太多了,他不能接受这种感受,于是,他会使用一些自我保护方式,把“坏我”压抑到潜意识中去。最常用的方式是将“坏我”投射到别人的头上。

假若在与亲人的关系中,一个孩子最初是通过奉献来获得亲人的爱与认可的,他就认为“奉献的我”是“好我”,从此以后会一直追求对别人奉献。同时,如果他在尝试索取时,亲人与他疏远了,甚至批评他惩罚他,那么他就认为“索取的我”是“坏我”,以后会不习惯索取,甚至彻底抵制索取,以此保证自己获得更多的爱与认可。

任何一个关系中,都要保持付出与索取的平衡。所以,一个主要习惯付出的人,势必要和一个习惯索取的人在一起,关系才能平衡。反过来也一样,一个习惯索取的人,更倾向于和习惯付出的人建立密切的关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