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学》注蹇卷七
隋 文中子著久住青山Lee解
蹇卷七
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译文】人处困厄是正常的,命运顺利是出人意料的。把逆境转化为顺境,有所不为是关键。
解:天若总生好人,世界何不致大同。世界不黑也不明,就摆在那里;社会不脏也不洁,搁在那里;人生不长也不短,记录在那里。因为私欲多了,所以一切变了。
以正化奇,止为枢也。福祸之变,困顺之易,在知进退。我最后悔的就是自己顾虑太多,为他人设想太多,即使不违背道义的因为忌惮别人的指点,都没有去做。我的性格和高中完全对立,以至于性格色彩蓝色和红色各占37%,先天性格没有自然生长,后天性格没有完全做主。邪恶与求贤并存,哪个都不能到极致,等那天完全忘了,就习惯了。
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
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译文】事情的变化不是有智慧的人就不能掌握,事情的根本不知停止就无法保存。天降灾难表示警告,违逆它一定会灭亡;人生祸乱让人警戒,反省它必有益处。躁进产生无穷祸患,困境容易生出邪恶的念头,不停止就不能阻止此中害处的蔓延了。
解: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刀有锋,剑有刃。杀人者,不均之心也,非刀剑之罪。对于“智”,世人总是认为应该提倡,当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使民无知无欲”,大家总是批评说老子是持“愚民”观的。其实,不然,虽然从理论上讲,智慧是把双刃剑,关键在运用它的人,但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大多数人是不具备高尚品德的,而自民国以来我们宣传的开民智,带来的结果大家也都自己深有体会。帛书老子——德道经,将《德经》作为上篇的意义就很明显了。我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实这句话的无条件性绝对前提是“善人”,人不善而持利,“是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鲜有不伤其手者”。所以为政者应该“允民以智,由民以德,使民以信,守民以廉,约民以法,全民以清净”。
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天灾不必荧惑,人祸不必他启。外困称难,内困称祸。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去之。
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浮躁生轻慢,不甘引纷乱。能倒掖九牛回而不以力者,大勇;能坐的十年冷板凳者,大性;能果断撇却者,大智。
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
【译文】看视自己并不重要的人为人所重视,看视别人十分轻视的人被人轻贱。祸患从思想引发,如果把困境视为乐事,那麼困境就不是困境了。
解: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这里强调一种人生观: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太山。如果别有用心的将其理解为权术之言,我也无可奈何。
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蹇不为蹇,有三种:视角转换、过程享受、蹇即是乐。
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
【译文】穷困不可以说富贵的事,贫贱不要去攀附富贵的人。忍受屈辱是最重要的,不发怨怒是最宝贵的。困境不是敌人,真正的敌人是放纵胡为。
解: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君子自律之语也。
忍辱为大,不怒为尊。我不喜欢“忍”这个字,也不喜欢忍得人,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不怒在知分,有境自成尊。
蹇非敌也,敌乃乱焉。译文将“乱”解释为“放纵胡为”,我不认为是这个意思,“乱”应该是指心神失常,情志失守,原文的解释偏于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