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短,你为什么总是喜欢讨好别人?

2018-07-19  本文已影响0人  北早MEDIA

文:双氢集

太宰治在小说《人间失格》里有这么一段话“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喜欢讨好别人?”在探讨之前,我们不妨先看看下面的话:

“我怎么想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开心!”

“你为什么今天不开心,是不是我哪里做的不够好?”

“我不累,你要我帮你做什么,我很乐意!”

“我吃什么都一样,最主要的是你想吃什么?”

有没有发现,这些话都有几个共同点那就是:1.我如何想的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别人怎么想。2.我有义务让别人感到快乐。3.别人的需求就是我的需求。那好,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几点,去进入我们今天的主题:

什么是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是萨提亚提出的生存姿态之一,特点是非常关注他人的情景,却丝毫不在意自己,常常以一种令人愉快的面目出现,因此在大部分文化和家庭中可以获得高度的接纳。可是,讨好型人格有一个明显特征那就是,他们会把自己存在的意义归结为服务于他人

我有一个做品牌宣传的朋友,最近总喜欢和我抱怨工作上的事情。大概是讲他刚到一个新公司,本以为可以大展拳脚,却不料做起来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是今天让他帮公司的某个人订个机票,就是明天让他帮忙做个会议PPT。有时甚至连贴膜,买奶茶,订外卖这样的小事都会去找他。期初,他只是想和大家搞好关系,慢慢的这些事情出现的越来越频繁,甚至占用了他很多私人时间,他感到很痛苦,我问他,既然如此,那你为什么不言辞拒接别人?他说“我是新人,我要是拒绝别人,那样的话会把别人惹不开心的,再说我就是发发牢骚,事情我还是会去做的”。我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因为这样想的人往往具备讨好型人格的另外一个特征:以放弃自己的意愿为前提去满足他人,也称为自我牺牲。

讨好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讨好型人格源自于内心的自卑和恐惧,TA们从小就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爱和足够多的关注。小的时候,父母是否曾经对你说过类似的话“我上了一天班了,已经很累了,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还是要这个要那个”或者“表现不错,周末带你去动物园玩”其实作为弱小的我们听到这样的话,往往会这样认为,不听话是会惹父母生气的,只要乖乖的听话,父母就会感到开心。渐渐的我们明白了只要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行事就可以得到父母的赞美和认同,哪怕是受了委屈也不需要去表达。久而久之,这样做不仅让我们失去了为自己征求权益的能力,也让我们失去了自我价值评判的标准。尤其是长大成年,进入社会后,你会发现,你的无条件付出换来的往往是别人变本加厉的索取,有时甚至是别人的嘲笑!你感到郁闷,压抑,痛苦,整个人仿佛都要崩溃了,可是没有人理解你,大家都觉的你就该是那个“老好人”的样子。为什么?因为你不懂得为自己的利益去争取!

如何改善?

从现在起,不要在自欺欺人的去讨好任何人!

想要事情得到根本的好转,就要从实际上付诸行动,勇敢的对别人说“不”。来现在跟着我一起去联想,当你已经感觉到很疲倦了,还有人在旁边继续向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需求,你要怎么做?是不是想拒绝?如果是,不要犹豫,你要直接告诉别人“不好意思,这件事情我做不了”我猜这个时候,你心里开始嘀咕了,这样做,真的好吗?那我来告诉你,这没有什么不好!你要这样想,既然是需求,这里面就包含着一种请求。换句话说,无论你做还是不做,之于他来说,都只是一句话的时间成本,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因为你不做而失去什么。可是你呢,如果你接受了,你需要付出的是什么呢,精力,时间,金钱等等。也许你还想说,这样做会伤害感情的啊,那我想问,向你提出要求的人如果考虑过你的感受,还会贸贸然向你讲出这句话吗?如果并没有,那为什么你还要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呢?

停止那些老好人的人情想法,多为自己考虑!

当别人和自己的意见发生冲突时,多问问自己,我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我是什么样的感受。当这种感受变的清晰时,要尽量的把感受讲出来,并和对方协商一个可以解决的方案。

提升自我价值感

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做起,一点点的建立自信,有了自信,才会有自尊,有了自尊才会有自爱。除了要做,还要不断的告诉自己我是有能力做好这些事情的,我并不是一无是处的,而且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什么人是可以把所有事情都能够做好的,我们都是一样的!既然如此,你就不能小瞧自己!

屠格涅夫曾经说过“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所以从今天开始,努力的去做吧,因为迟早有一天你会发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并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人,无论是谁,都是在一边捂着伤口,一边奔跑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