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2017-11-30  本文已影响46人  住在瓦尔登湖的占卜师

所以说,1988年出生的30岁朋友留意了,放下你们的“奢靡生活”吧,机会在一念之间…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500年前后,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诞生了大量的“创业者”及诸多有名的“公司”,今天拿出来探讨学习。

众多人之中,并产生巨大影响力的有两位,他们是:乔达摩·悉达多和尼干达·那答子,分别佛教创始人与耆(qi)那教领袖。

话说两个人经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1、佛陀和耆那教的大雄教主处于同一时代,从已有的资料来看,佛陀年长于大雄教主,他们同处于沙门思潮时期。

2、佛陀与大雄教主可都是出身贵族阶层,应该说30岁以前,可真是享受过人间能够享受的幸福啊!两人都是30岁以后,放弃了之前拥有的丰富物质生活,真的是抛妻弃子,独自出家苦修。

所以说,1988年出生的30岁朋友留意了,放下你们的“奢靡生活”吧,机会在一念之间…

佛教的教义理解:

在佛陀看来,人生所有的苦难都源自于自私和不知满足,所以,他教导弟子说:痛苦来源于个人欲望,是贪念的折磨。

譬如:在一个人不能消灭自己的贪念和欲望之前吧,你就总会感觉苦恼,与此反复,结局也注定是悲伤啊!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所以啊,佛陀就继续说,人的欲望无非有三个表现。第一个欲望是要满足感官的需求,也就是肉欲。第二个欲望是追求永生;第三个欲望是渴望富裕,也就是俗欲;强调,一个人啊,只有克制了所有这些欲望,也就是不再为自己而活时,才能获得宁静的生活。

欲望被克服了,不再主宰一个人生活,他的意念已经不存在“我”这个第一人称时,就能获得更高的智慧,这就是常说的涅槃,也就是灵魂的宁静。

佛陀的思想清晰易懂,对现世中人类的痛点,可谓抓取到了极致,并且理论体系极为完整。

耆那教的教义:

耆那教基本原则是,万物皆有灵啊,不但动物拥有灵魂,草木、石头都有自己的灵魂,所以,他强调对任何形式的生命都要表现尊重。耆那教在祭祀时,甚至都要先扫清道路、以免踩到地上的虫子,更有一些虔诚的信徒用布遮住口鼻,以免吸入小虫子。所以,戒杀生,也就是:非暴力主义(圣雄甘地深受影响),最早都是耆那教和佛教提出的,后来才被印度教接受。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印度宗教占比数据:

在印度人口中,82%左右信奉印度教,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

各种宗教信徒的人口构成已发生一些变化,但基本格局依然如故。

创业家的“窘境”:

刚刚提到的印度教,虽然比佛教与耆那教看似出现要晚,但实际上,印度教完全是有婆罗门教演化而来,所以,根基十分之强大,具有更强的排他性与祭司制,并在教义上吸纳了佛教与耆那教的思想。

虽然强大的阿育王对佛教也是推崇有加,但仍没能够让佛教成为全印度的国教。

公元600年开始,佛教逐渐衰落,耆那教更是沦为旁门左道门派。

其实,不管是在佛教初创时期还是现在,对于自我解脱这一概念,大多数人都十分难以领悟的。即便是佛陀乔达摩从老家贝拿勒斯派出去传教的弟子们,也少有人真正领悟啊!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那怎么传呢?

只能在传道时讲解的教义并非是从个人的修行角度来解释得救,因为他们自己也不理解,只能从逃离现世和来世的痛苦这个角度来解释得救。劝诫人们行善,以免来世会变成牲畜,或者堕入充满无边痛苦的地狱中。

传道时为了佛陀的荣光,也可能为了他们的教义吧,总之,为了工作,撒起谎来漫无天际的,讲佛陀具有怎样神奇的功力,以及在他逝世时发出的光辉。

话说回来了,宗教的形成,似乎都多少有这么点意思,关键是吸纳了那个时代背景下,大量民众的相信,通过系统化、仪式化、落地化、一系列的教化思想,创立了全世界范围内人类的信仰符号。

佛陀也好、大雄教主也罢,

这些人如何就自我成就,成为高人了呢?

如何从“创业者”一举跨越到“创业家”了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创业者、领导者思考:

1、对生命保持好奇、保持探索、保持冒险心;

2、通过内在的动力、激情,去完善刻画一份清晰的未来愿景,最核心的问题是,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一定是更大范围内的!

3、要有一份自我目标、讲“产品”推广出去的具体步骤及计划,当然,好产品有自生长能力,我是信的,但也要推广。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4、整合资源。佛陀的很多思想要是从其他教义中来,某种意义上讲佛教并没有完全的排他性。

5、团队组建。耶稣没有弟子(团队)去传播、传承,如何成就今天的宗教地位?佛陀没有弟子(团队)去传播,早就没落。

6、贯彻执行。再牛逼的教主、再牛逼的教义,不去做、不去实践、不去反复论经迭代,哪能会自我成就?

7、有效沟通。

早期历史上的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等领袖,传教(愿景)、讲经的过程中,靠的难道不是强大的感召力么?感召力不是通过强权的要求,而是身体力行的做,让信徒看到、感受到信念的强大,才会追随。

8、不断创造可能性。

今天的公司或企业叫:创新力。拿佛教举例:生在印度,却后期被印度教完全驱逐碾压,没有自生自灭,反倒是在其他国家(市场)遍地开花,甚至成为了东南亚国家的国教礼遇。

这相比之下,公司或企业在一个市场的困境、在一个问题上的难题,是否还可以创造可能性呢?

占卜师:公元前“创业家”的伟大与窘境

后记:仅代表占卜师观点,并不代表我本人观点,欢迎拍砖!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