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金刚经金句(四)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2020-05-02  本文已影响0人  阅藏闲记

一眼摄五眼。一沙摄恒河沙。一世界摄多世界。一心摄若干心。故受之以一体同观分。

五眼

一切人尽有五眼(肉、天、法、慧眼)。为迷所覆。不能自见。故佛教除却迷心。即五眼开明。

念念修行般若波罗蜜法。初除迷心。名为第一肉眼。

见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起怜憨心。是名为第二天眼。

痴心不生。名为第三慧眼。

著法心除。名为第四法眼。

细惑永尽。圆明遍照。名为第五佛眼。

又云见色身中有法身。名为天眼。

见一切众生。各具般若性。名为慧眼。

见性明澈。能所永除。一切佛法。本来自备。名为法眼。

见般若波罗蜜。能生三世一切法。名为佛眼。

妄心非心

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一一众生。皆有若干差别心数。心数虽多。总名妄心。

识得妄心非心。是名为心。此心即真心。常心。佛心。般若波罗蜜心。清净菩提涅槃心。

(佛认为,任何生命,均有全光谱跨时空观察宇宙人生真相的能力(五眼),可惜天天杂念纷坛,且为常态,导致这种能力被压住了。

因此提出修身的核心一一心灵管理,求诸自身。管理到位了,就超凡入圣了。智慧能力非凡。

这是中华文化的共同核心。

西方文化是求上帝,中东是求真主。所以在这次抗疫中,求自己的中华脱颖而出。西方、中东、非洲全面沦陷。这就是我们的文化自信)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七宝之福。不能成就佛果菩提。故言无也。以其无量数限。故名曰多。

如能超过。即不说多也。

(承认行善得福,但不究竟,对身心解脱无大的推动作用,且易得易失。这些观点都是跨时空的,振聋发聩)

具足色身

佛意恐众生不见法身。但见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耀。以为如来真身。为遣此迷。故问须菩提。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三十二相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净行者。即六波罗蜜是也。于五根中修六波罗蜜。于意根中定慧双修。是名具足色身。

从爱如来三十二相。内不行三十二净行。即非具足色身

不爱如来色身。能自持清净行。亦名得具足色身

(佛陀做为一上街,举城围观,很多男女心仪的美男子,在世界上首先提出心灵美大于相貌美。其它经中又谈到相貌美,来自多生多世的心灵美。

从逻辑上,解释了同父母,同基因的子女,却丑俊高低不同的原因,和为什么基因承继不同的奥秘)

如来者。即无相法身是也。非肉眼所见。慧眼乃能见之。慧眼未明具足。生我人等相。以观三十二相为如来者。即不名为具足也。慧眼明澈。我人等相不生。正智光明常照。是名诸相具足。三毒未泯。言见如来真身者。固无此理。纵能见者。只是化身。非真实无相之法身也。

须菩提言。所得心尽。即是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我于菩提实无希求心。亦无所得心。以如是故。得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得菩提很简单,就是老子对孔子说的,去子之傲气与多欲,嘉贾深藏若虚(好商人都懂得把货藏起来免得出意外)。后来孔子把它发展为恭、忠、恕。做为修身处世根本。

所以中华民族以谦德为美(周易以谦卦为第一)。

有人说这个不好,不适应竞争。不适应竞争,怎么四大古国中,只有中国没断流,且地盘增大,民族融合得最好呢?

所以以五千年时空观看历史,这个最好。以人的一生来看人,谦德最佳,能营造出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稳定祥和的发展环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