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重要原动力是潜意识
清晨早起的好处,就是在别人都在安睡的时候,你进入了阅读思考的状态,似乎对于时间把控有了一点点小优势,心里面会产生一点儿小窃喜。然而实际上,这点小窃喜很快被理智的自答所代替“早起难道不是因为早睡吗?夜里十一点以后睡觉的人,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晚上九点左右就入睡的人,是怎么能够睡得着的吆?”是的,这样一想,自己早起既是一夜安眠之后的自然生发,实际上又是对早睡的一种代偿,不然,生命岂不是在睡觉中虚度啦!
早起阅读《斯坦福大学的写作课》,又有了一些收获。
作者讲他的一篇小小说《进城去》,描写了一个特别想去都市奇努克参加狂欢的乡村男孩,为了这次一家人都想去的出行,小说中的男孩心心念念了三个星期,然而男孩的父亲,到了出发的时候,再怎么折腾也发动不起来他家的车子,气急败坏的父亲反手抽了男孩一巴掌,将气撒在了急切的孩子身上。这一幕是不是有很多人有过共同的经历?
结尾处,这个孩子低下头,男孩换下漂亮的衣服,换上了牛仔工装,默默地走向院子里,他低下头,在院子的低洼处,找到了一个能够留下脚印的地方。他非常小心,就好像在为自己的生命举行一个仪式,他绕来绕去,踩下去、把重心压在上面。再踩下去,把重心压在上面,直到踩出六个围绕同一圆心的脚印,它们有清晰的边缘和弯曲的足弓,以及脚趾踩出的五个圆点。
小说结尾的这段描写,似乎与父子之间的激烈冲突不沾边,没有看到男孩的情绪描写。然而,在阅读者看来,此处最需要细细品味和把玩,里边藏着很深的意味。我是这样想的,你要一个委屈至极、失望至极的弱小孩子,如何直面还击一个暴力十足的父亲?这不是拿鸡蛋往石头上嗑吗?如果作者这样写,角色不真实,读者也不信呀!
那么,结尾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男孩将自己的情绪写进了潜意识里,他无意识的行动构成一个事实:男孩为自己生命的成长自设的了一个仪式,“六个围绕同一圆心的脚印,有清晰的边缘和弯曲的足弓,”这些脚印图案,是一脚又一脚,重心稳稳地压在上面的创作出来的,“清晰”的边缘代表明显的边界,重心压实是力量的象征。男孩的潜意识为自己设置的,是坚实有力、边界清晰、不容侵犯的未来状态,这个状态,预示着他对自己未来的期许,对父亲暴力无理的抵触。
果然,在之后的文字中,作者做了这样的解释“后来我成年了,父亲也过世了,但我仍会问自己,在遭受挫折的时候,把自己的挫败感发泄在另一个主要受害者身上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仍然为自己感到难过,我是在写一封道德起诉书,为自己遭受的无情和不公平实施反击。书写这篇故事就像从袜子里取出硌脚的狐尾草”。
作者又说“不过我认为,潜藏的愤恨不是我把这个故事从潜意识的地窖中拉出来的唯一理由。除了愤恨,还有遗憾和内疚……我同样发现,我想要去达成某种和解,缓和我自身的愤怒和不安,埋葬他那不安又恼人的幽灵……也就是说,我在进行自我治疗,人们写小说的理由之一,是通过制造某个改进过的生活模型,来治愈自己。创造故事能让写作者身上的伤愈合。”
通过对作者这篇小小说的认真分析,又一个旁证证明这个事——写作的重要原动力是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