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

Day17·“事件·时间日志”(2)计算一切时间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1人  QueenaLuo

【《奇特的一生》·Day17】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2月18日。

一、原文:

P67

计划的复杂性在于如何安排一天的时间。他决定,用去的时间应该同他从事的工作相称。也就是说,比方写一篇有独特见解的论文吧,占用的时间既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头脑清醒的时候应当钻研数学,累了便看书。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这个方法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依靠经常的计算和检查。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就像某些研究所那样,光会做计划,却不去操心这计划能不能完成。

应当学会计算一切时间。

他把一昼夜中的有效时间即纯时间算成10个小时,分成3个单位,或6个“半单位”,正负误差不超过10分钟。

除了最富于创造性的第一类工作外,所有规定的工作量他都竭力按时完成。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二、我的阅读日志:

这个片段告诉我们如何做一天的安排?执行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1.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也就是说没有经过时间记录计算并精心安排的计划只是纸上谈兵。

2.做计划的难度在于如何安排好一天的时间,首先是时间节点的选择,根据精力,精力相对充足的时间段安排复杂程度高的任务,如科研工作;精力不足的时候安排相对轻松的任务。其次是任务用时的规定,根据时间记录或过往经验判断,任务用时应该与任务难易程度相匹配。如写一篇论文,根据以往经验约需3小时,那么安排时规定在3小时内完成,也要求自己竭尽全力于3小时内完成(除一类工作外。)

柳翁把工作分为一类与二类:

一类工作是指富有创造力的、与目标相关的主要工作和例行工作,如写书、搞研究为主的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为例行工作。该类工作是高价值类工作且时间不好估计,灵感来时不可能喊停就停。

二类工作是指平时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活动或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如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等。该类工作有一定价值,因此也需要控制时间成本。

3.以可用的纯工作时间按一日三份法安排,柳比歇夫计算出他一天能安排工作的纯时间约10个小时,安排一天工作以3:3:3或6等份的间距来划分单位时间。这种划分类似于律律说的一日三分法,目的在于清晰每个时间段适合安排什么工作、每个工作都有一个时间段落、紧松有度。

4.工作时尽可能不受外界影响,最好是拔掉电话,不做其他与当下工作不相关的事情。如做3小时工作就是专注工作3小时。

5.计划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复盘和调整。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联系自己的经验,在原文提到的做法中,自己做的赞的地方:

1.有计划的精心安排:不稳定,有时还真能一一在限时内打勾,但大部分任务都预估不准确,努力调节中。

2.根据精力和时间段安排:除了上午,其余时间段未刻意根据精力安排任务,就拿昨天来说,我认为作业需要的精力要求不是太高,安排在晚上做,而实际上因为精力完全不足,即使中途小休也解决不了,做的途中不自觉睡着了。类似情况有出现,但好像未刻意去调整。

3.工作分类,这个是有的,我会分有有价值、一般价值、无价值又必须做三类,但时间分配上未刻意控制。

4.三等份:我也会把时间划分等份安排。但其实是因为预估不准而划的,而柳翁是因为计算过后而划分,本质上不一样,一句话来说,我是乱划,他是规划。

5.不受外界影响:……努力ing

6.复盘与调整:有点像德鲁克先生的一年2-3次,尚未成为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