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鲠在喉| 公共交通空间的礼仪,谁来教? | 我要日更4.2

2018-11-13  本文已影响17人  0零语0

我生活在一个二线城市,好吧,虽然前段时间已经新进新一线城市,呵呵。

我去过一线城市,体验过超大城市,住过特大城市,也生活过大城市,但是以下我的论述(吐槽)主要基于本人居住的某新一线城市。其他城市的情况,欢迎各位简友一起讨论(吐槽)。

为什么要来讨论公共交通空间,而非公共空间呢?在我们这批80后、90后还在课堂上拖长腔读书的那个年代,记得大家都有一门课,叫做思品课,科目全称大概是思想品德。(如果各省市科目存在差异,请自行体会。)在这门教大家如何“守规矩”,如何成为接班人的课上,我非常清晰地记得书上有写(绘)到相关”请勿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此类的教育性内容。

那么,这就说明在我们幼时的受教育体系当中,遵守公共场所秩序的教育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至少,有人告诉过你,你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是不对的。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公民普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国家公众等共同的努力,大家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问题或有所改善。

公共交通空间大抵包括公交、地铁、客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中的公共空间,虽然这些也都属于公共场所、公共空间,但是这些交通工具空间中的秩序问题,总容易让人忽视。记得以前上高中的时候,有一辆公交车因为直达学校门口,几乎成为了“校车”。尤其是上下学高峰,从家到学校沿途的各个站点几乎都能听到司机师傅操着一口方言,将嗓音抬高八度,对着拥挤的车厢嚷嚷“往里头走欸!”虽然公交的广播也会循环播放,“请乘客往里头,不要站在门口”,但是大家好像就是这样,习惯性置若罔闻,喜欢拥在车子中间位置,司机师傅只得亲自发声,引导乘客。有些乘客还好,在司机师傅的提醒下会稍微往里挪动一下脚步,但是继续充耳不闻的乘客大有人在,当时很多穿校服的校友们首当其冲。

后来,一条条地铁线进入人们生活,因为不堵车,速度快,载客量大、路程远的优势,渐渐地,地铁成了人们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不像公交车,一辆车最多7、8米长,司机师傅吼一嗓子,整个车厢的人几乎都能听见。先不说地铁的驾驶室是单独封闭的,就算有人在第一个车厢大喊一句,百来节车厢,如果大家都能听到真的是人人都拥有“顺风耳”了。

之所以说到地铁,是因为地铁同样存在“上车请往里走”的秩序问题。秩序,涉及知道自己怎么做,怎么做更有利于公共。在地铁上,相对应就是如何站,站在哪里;如何走,从哪里往哪里走的问题。

首先,站在哪里的问题。或许是懒于挪动,或许是根本无意识,也可能是出于“我过几站就要下”的心理,很多人,或许不多,绝对有一部分人喜欢堵在门口。这和乘坐公交车的习惯是一模一样的。这无疑会堵塞交通。更有甚者,我看过,大包小包,挑个扁担提个箩筐,此处,我绝对没有歧视他们的意思,要说歧视,最多鄙视的是他们那种堵在门口的行为。毕竟不是老师和学生的课堂,毕竟也不是家里,父母子女,我说人家多半会不好意思,再者说,我说,别人也未必听,可能还会与我争执一番。说到底,民族在公共空间,敢于对别人提出合理建议的勇气太不足了。不足就算了,也没有人去引导,那么只能见其自然发展。。

第二,关于怎么走的问题。就拿我所在的新一线某城市而言,在上下班高峰期的高峰站台,都经常出现想下下不去,不想下被挤出去的情况。就算大家都能顺利地出去/留在车内,难免出现人流流通不畅的问题。那么,是否可以产生一条大家默认的流动线路,比如按照顺时针方向,要下的自觉往前面流动,还有很多站的自觉站到顺时针的刚开始的位置。只是举个栗子嘛。好吧,我这种设想也是比较理想化,到了真正挤的时候估计从踏进车厢门第一脚到走到属于自己位置的地方,都是步履维艰。。所以,大家只能这样咯,摊手。不过好在,大家终究本来就自己会趋利避害的,嗯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