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04孩子考得好,要不要用物质奖励

2024-09-02  本文已影响0人  卢玲

一、案例呈现

今天小儿子给我说,妈妈,如果这次我数学考100分,你可以给我买烟卡吗?我说可以呀,只要你考得好,妈妈就给你买。(你有需求,我有要求。降低合理期望值,树立信心)

如果你已经和孩子约好了,这次考得好,要满足他什么愿望,买个什么东西,那这个愿望是一定要满足的,你已经答应了,说话要算数。但是你要知道长期用物质奖励孩子,只要你考得好,我就满足你什么什么的愿望,给你买什么东西,这类奖励非常不提倡,因为长期这样奖励孩子,会直接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二、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做过一些实验:他让大学生解题,实验第一阶段,所有大学生无论你解题对错,都没有奖励。第二个阶段,他把大学生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只要解对一个难题,就能获得一美元的奖励,另一组呢,解对题依然没有奖励。到第三个阶段,他让这些学生们休息,可以自由活动。

结果就发现,很多大学生因为无聊,就又开始继续解题。但是这些解题的学生里,那些解对也没有得到任何奖励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实验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解对一道题获得一美元奖励的那组,虽然在第二个阶段时非常的积极努力,但是到了自由活动时,他们反而一点都不想解题了。

德西这个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就是一个人做事,他是有内在动机的,我喜欢这件事,所以我想要去做它。但是这个时候,如果你给他加一个外在动机力,你做的好,我就给你什么什么奖励,这个外在动机反而会破坏孩子原有的想要做这件事的那个内在动机。打消原本对这件事的喜爱,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

三、深层剖析

外在动机很可能会干涉孩子做事的内在动机,只要孩子考得好就奖励,这种长期的外在干预,很可能会剥夺孩子自主选择时候的满足感。每个孩子其实都是有学业自尊的,就是我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我本身就能提高自我认同,自我接纳感,这个时候,如果你非要在物质上再奖励一下子,金钱奖励让孩子的满足感变得不纯粹。他会在潜意识里,感觉到我学习不是为了我自己,不是为了这种纯粹的满足感,而是为了别人期待的什么东西,就很可能直接转移了,孩子对学习这件事本身的兴趣和关注。让孩子没有办法,单纯的体验从学习中得到的快乐。所以真心不建议大家,只要考得好就有物质奖励。

四、具体做法

那怎么奖励才能夯实孩子的内在驱动力呢?用情绪奖励或社交奖励,代替物质奖励。这点是实打实的脑科学研究结果。

脑科学研究已知,同类型的神经元之间比不同类型的神经元更容易产生连接,孩子在学业上取得的快乐,其实是一种单纯的情绪感受。你如果想去夯实这种情绪感受,那就要用同样的情绪感受,孩子才能感受到加倍的快乐和奖励。

比如说:孩子考得好,爸爸抽出时间来陪孩子踢一场足球,全家一起出去吃顿饭,不在于吃大餐还是吃小吃,这种情绪奖励本身就会带给孩子巨大的快乐。而给孩子买玩具这种物质上的奖励,他和情绪上的快乐开心是不一样的,买东西带来的快乐,给孩子带来的内驱力上的强化,是远远小于情绪上的奖励的。

所以这下你知道了,孩子考得好或者有成就,我们怎么奖励他才对他更有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