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是“仁”的再现

2022-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N4175崔

          ——学习论语收获之三

      面对不同弟子问“仁”,孔子给出了不同的答案,这是孔子为师之道。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弟子,因势利导,是孔子因材施的教育原则,也是我们教师世代传承与坚持实践的教育原则。但由于我们自身的修养和学养不足,对每位儿童的了解还不能做到了如指掌,所以实施“因材施教”就显得力不从心,加倍努力武装自己,丰富自己,将因材施教达到最佳效果,我想这是我们教育教学中对“仁”的最好践行吧。

      “仁”代表亲善,爱人、爱物。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依然要提倡做仁德的君子,习主席作为“大国之君”为我们做出了表率,解决三农,消除贫困,带领人民实现脱贫,步入小康,也正因此习主席更加得到人民的拥戴,也被世人称赞为世界谋“大同”。为“仁”,重在为社会、为国家乃至为人类做贡献。当然,“仁”也是有原则的,正如孔子说的要以直报怨,而不是以德报怨。“仁”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有了礼,“仁”才真正有意义。

      本次学习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忠恕”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于自己的内心,把心放正了就是“忠”。忠的本意,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要处理好自己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和别人的关系。要处理好和他人的关系就要“恕”。就是“如心”,对待别人如对待自己的心。己所不欲勿失于人,己所欲勿失于人。

    “忠恕”也是孔子的“仁”之大道!教师因材施教亦如孔子坚持“忠恕”一以贯之,才不失人敬矣!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